第2章 不斷向幸福的源頭注入能量(2 / 3)

這句話,跟我們漢語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有一樣的諷喻、警示意味。

為什麼說,隻是死讀書是一件不可饒恕的罪過呢?猶太人認為隻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是“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那麼,這樣的“驢子”的命運是怎麼樣的呢?

一位十六歲讀到博士的少年,可謂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他卻向辛苦養育他的父母說出了這樣的話:“我博士出來,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有用嗎?博士後畢業有用嗎?

剛剛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學生,可謂風華正茂,正是翱翔於社會的藍天下施展才華的時候。可是一名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畢業生卻因為買錯車票到了南昌,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流落街頭,整天過著食不果腹、衣衫襤褸的日子。

一名清華大學生想試一下熊的嗅覺、分辨能力,用火堿和硫酸潑向了北京動物園裏的黑熊。這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平時隻喜歡看書,但與生物和專業無關的內容從來不看。無其他業餘愛好,體育也不行,社會上也沒什麼朋友,在班裏也隻有一兩個好朋友。他兩周回家一次。雖然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但是生活很閉塞,平時也不和同學聊天,甚至沒想過談戀愛。

當然,這樣的案例不止這些,之所以這些隻顧讀書的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能力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讀書上,而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發展個人生活需要的能力的機會,從而導致極端、不合乎情理的事情發生。

猶太民族的睿智真的是令人佩服。猶太民族是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民族,他們經常告訴孩子:“書是人生命的東西。”他們把書與生命連接在一起,足見對書有多麼的重視。從孩子出生以後,他們就把蜜糖沾在書上,以讓孩子感覺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情。他們認為:學習是上帝賦予人的權利和義務;真正的知識是甜蜜的,並且是一種智慧,學習必須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古代的猶太人非常愛書,直到將書籍看得破舊得不能再看了,就挖個坑莊重地將書埋葬,這時候他們的孩子總是要參與其中。猶太民族是經曆過浩劫的民族,當他們流離世界各地時,都沒有忘記對子女說這樣的一句話:“我們以色列猶太人沒有其他辦法,連國家都沒有,唯有比別人多讀書。”正是因為這個民族的每個人都重視讀書,才塑造出了一個在世人眼中最聰明的民族。

猶太人重視讀書,但並不死讀書。他們除了支持孩子去上學外,還鼓勵孩子自學。但是,他們並不因為傾向於讓孩子讀書而放棄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在很多的猶太家庭裏都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孩子們需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猶太孩子很小就被灌輸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從小必須學會賺錢,隻有通過勞動,如幫父母做事或外出打工,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誰都知道,賺錢是要付出代價的,錢是靠能力換來的。而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達到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猶太家長從小就把這個理念通過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落實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獲得了鍛煉,這樣的孩子還會迷失在路上,把火堿潑到動物的身上嗎?

所以,當下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絕不可以一味地讓孩子學習,考高分,因為隻有讓孩子從小全麵發展長大後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所以,不妨學習猶太人的教子方式,愛讀書但不死讀書。

忠告4 “貴人”的影響力

環境影響人,環境造就人。人為什麼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呢?因為環境是一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一個人總是希望被環境認同,被認同就會被影響。環境不同,對人的影響也不同。有“貴人”的環境帶給人的是積極的、正麵的影響,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

《塔木德》說:“和狼生活在一起,你隻能學會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

優秀者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擁有令其優秀的性格品質。而這些品質是通過他們的行為展現出來的。和他們接觸,就能從他們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中略窺一二,學到一些成功的品質,擁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幸運詞語。所以說,一個素不相識的優秀者,隻要有了短暫的接觸,都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一位普通的服務生,與大企業家福特、記者邁克有了短時間的接觸,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成就自己一生的好品質,那就是無論事情大小,都要認真對待。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一個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裏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是福特。福特手裏拿著一張菜單走向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很自信地回答:“沒有啊。”

“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認真的樣子,服務生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多收了您五十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堅決地糾正道。

服務生隻得低頭花了一番辛苦湊夠了五十美分,遞到一臉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道:“真是小氣,連五十美分也這麼看重。”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一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幕情景的邁克,抑製不住地站起來,“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捐出五千萬美元的善款。”邁克拿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麵的一則報道指給服務生看。

服務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何還要當著那麼多朋友的麵,去計較那區區的五十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取回屬於自己的五十美分和慷慨捐贈出五千萬美元,是同樣值得重視的。”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經驗,那就是——沒有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任何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或是多麼微小。

後來,經過多年艱苦的打拚,邁克成為美國報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務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老板。

既然貴人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如此巨大的促進作用,那麼怎麼尋找貴人呢?什麼樣的人才能算得上生命中的貴人呢?其實,到處都有貴人。偉人、名人,包括古代、現代的、當代的,這些成就了一番事業或偉大事業的人身上,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品質亮點、思想亮點、行為亮點。如果認為隻有偉大人物才能帶來良好的影響那就錯了,其實,身邊的很多普通人身上都有著積極的品質。

比如,俞敏洪的父親是位勤奮的木工,經常幫助村裏人建造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把別人不要的零碎木頭、殘磚亂瓦撿回家。俞敏洪不解,父親為什麼把這些破東西當成寶貝堆在院子裏,亂糟糟的!有一天,父親在院子的一角蓋起了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後,俞敏洪明白了,父親撿磚頭是為了把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圈起來。父親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蓋了個豬圈卻影響了兒子一生。

俞敏洪受父親影響,從小就明白要幹大事就要從小事做起。新東方創業之初,他不顧嚴寒,親自去貼宣傳廣告,每天都去,一遍一遍地貼。父親手裏的磚頭,變成了俞敏洪手上的宣傳廣告,不管是一塊還是一張,都是成就夢想的基石。不能不說,俞敏洪受到了父親的積極影響。

忠告5 交朋友要講究質量

有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貧困家庭走出來的大學生麵對經濟條件遠遠高於自己的同班同學,總是感覺有些抬不起頭來。既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玩,也不願意一起學習,這樣的境況使得他在學習上沒有了興致。就在他慢慢地滑向孤立、走向沉淪的時候,班裏一位看上去和他境況差不多的同學主動和他交朋友了。於是,他在班裏有了一位可以說說心裏話、可以一起生活學習的朋友。

當這位貧困大學生不再因為經濟上的貧困消沉,找到了學習的激情,恢複了自信以後,他才知道對方其實是一位家世顯赫的富家子弟,為了自己他甘願過起了“苦日子”。他當即決定對方將是自己一生都要珍視的朋友。

讀了這個故事,忍不住感歎:好朋友對一個人的幸福來講竟然是這麼重要!好朋友能促進一個人的進步,壞朋友可能領著你去犯罪。

所以,交朋友要講究質量。

《塔木德》說:“與汙穢者為伍,自己也得汙穢;與潔淨者相伴,自己也得潔淨。”

猶太人喜歡交朋友,但是他們在交朋友上也很慎重,主張與誌同道合者結交,這很符合這個民族積極向上而又謹慎謙虛的人生態度。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把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表麵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關於交友的論述和猶太先哲的勸誡意思是一樣的。他們為什麼要告誡自己的後人要教益友呢?因為朋友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會實現一種能量的交換、信息的傳遞、情緒的轉移、感覺的互動等心靈層麵上的交流,這種交流的質量越高,越利於一個人吸收正麵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