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幸福之根:有德(3 / 3)

後來,兩個人成了朋友,那個負責人直言不諱地告訴推銷員:“其實,那天我心情不好,因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出了點問題。正在努力想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時候,一連接到了幾個推銷洗滌用品的電話。我對你們說的話是一樣的,隻有你原諒了我的魯莽!”那個負責人說到這裏,意味深長地望了推銷員一眼,說:“原諒傷害自己的人也會避免自己受到更深的傷害,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由此看來,善待他人,不隻是以善良的心對待身邊的人,不隻是同情弱者、老人、不幸的人,還表現在麵對身份地位低下的人,傷害過自己的人,存在著明顯缺點、犯過錯誤的人的時候,不是厭惡、排擠、指責,而是真心地接納他們。

忠告6 服飾為你的形象加分

微博裏流傳這樣一句話:“江南布衣是有些神經質的女青年的最愛,Espirt是窮忙族的,有錢人消費Zuczug,Lacoste則常常成為有品中產的第一選擇。”且不去評論這句話表達的內容是否準確,這句話卻道出了“穿什麼,就是什麼”的著裝精髓。時裝文明發展到今天,衣服早已脫離簡單蔽體保暖的原始功能,更多時候,它是用來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工具。

《塔木德》說:“人在自己的故鄉所受的待遇由評價而決定,在外鄉則由服飾而決定。”

猶太民族視穿衣打扮為個人形象的重要內容,覺得在陌生人麵前,衣著就是一個人身份、地位、性格、處世態度的重要標簽,彰顯的是一個人的氣質、能力和喜好。很多人在出去會客、參加婚禮時,都要穿上合適的衣服,既是對主人的尊敬,也是對自己形象的塑造。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以貌取人的膚淺行為。外表是一個人內心的展示,對於第一次見麵的人來講,就更重要了。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心理學家認為,由於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麵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而衣著打扮更是鮮明地表現了一個人的性格、處世態度和職業素質。

不光猶太先哲注重衣著服飾,中國古代的聖賢也很注重。中國古代一部訓蒙奇書《三字經》曰:“知禮儀。”另一部童蒙教育著作《弟子規》曰:“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貌取人是膚淺行為,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人,是他的能力,而非穿著。但無論怎樣,在第一印象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服飾。我們從一個人的衣著可以得知他的性格、處世態度和職業素質。

服飾除了能讓別人認識自己外,還能讓自己有個好心情,言談舉止更有風度。設想,當一個人穿著一身破破爛爛、髒兮兮的衣服上街的時候,和衣裝考究地出門心情不一樣、氣質不一樣,連走路的姿勢都大不一樣。後麵的事情,就更不一樣了。如果你是去推銷物品,猥瑣窩囊的外表,可能讓你連客戶公司的大門都進不去,即便進去了,人家也會覺得你的商品一定是小作坊裏生產出來的,不敢買。

當然,如果你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去擦車,就不會有這樣的尷尬了。說到底,服飾還是要有講究的,以下幾點是最基本的穿衣原則:

1.服飾要整潔。

多麼新款的時裝,若不夠整潔,將大大影響穿著的儀容,無論是上班抑或普通上街的便服,整齊清潔都是第一位的。所謂的整潔,不光是洗得幹淨,沒有油汙,沒有漏洞,還要熨平,不要有褶皺。

2.服飾要適合自己的身份。

服飾檔次要和收入相匹配,過於注重穿著,影響了生活的其他方麵,既不符合經濟原則,又會給人突兀感。在辦公室,太寒酸或太高貴的服裝都不宜穿,尤其是千萬別穿比上司名貴的服裝。

與不同身份的人接觸,也有不同的穿著技巧,既要配合自己的身份,也要配合對方的身份,這樣會有助於彼此的溝通。與性格開朗的人接觸,宜穿顏色較鮮明的衣服;對方若是較保守嚴肅的,應穿顏色較低調、款式較保守的服裝;如果去麵試,或者見老師、上司,就要穿些看起來成熟穩重的衣服。

3.服飾要和環境一致。

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日常工作,衣服顏色以清淡為主,款式簡單而整齊,給人親切感。在喜慶場合,切忌用黑色為主色,白色亦不宜。為了突顯喜慶的氣氛,奢華一點、豔麗一點會很好的。在喪禮上,白和黑均宜,但須全套服裝均一致的黑和白,可以點綴其他顏色的配飾,隻要忌用紅色即可。

在國外,司法從業者和銀行職員都是平日裏在服裝方麵需要修飾的職業,要他們像《生活大爆炸》裏的宅男一樣穿T恤、牛仔褲,絕對不可能。試想,如果我們一走進銀行,看到服務窗口前坐著的是打扮得濃妝豔抹、花枝招展的工作人員,會不會擔心他們把我們的錢數錯呢?

4.要考慮到自身條件。

配合體型:衣不合身會給人留下可笑的印象,每個人均要明了自己體型的優點和缺點,不要強撐。許多偏胖的女性喜穿窄身衣服,以為可以顯得稍瘦及突出一點身材。事實剛好相反,窄身衣服隻會令肥胖的人看起來更胖。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中年的女性,腰比較粗,那麼春秋季就要穿合體的毛衣或外套以突出腰部曲線;夏季合身的長背心,配以窄褲,可以凸顯美妙曲線;注意選用細腰帶;選用三角背帶突出肩部,弱化過粗的腰部;如果選用A字裙,使腰部顯得細一些。緊腰的上衣具有轉移視線的作用,更適合粗腰女性。

雖然誰都想容顏不老,但是歲月總會在臉上、身上留有痕跡。所以,三十多歲的女性,就不要穿帶有蝴蝶結、俏皮圖案的衣服了,穿一些精致的套裝、裙子,會令你看上去更顯檔次。

當然,最基本的穿衣之道還有很多,一個能夠穿對服飾的人,除了懂得基本的穿衣之道外,還要在追求個性修飾的同時,不盲目追逐時髦。流行和時尚固然炫目,但是既然是流行的,就會是暫時的,腳步匆匆地跟著時尚跑,卻不如堅持自己的風格來得更時尚。

忠告7 家不是一座空房子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特蕾莎修女。當時,她建議取消頒獎宴會,因為她要將節省下來的錢連同那數十萬美元的獎金一起捐贈給貧民。

特蕾莎修女的行為又一次證明了她對貧民的熱愛。

有媒體問她:“我們做什麼可以促進世界和平?”

特蕾莎修女淡淡地回答:“回家愛你的家人吧!”

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對特蕾莎修女的崇敬之情更是增加了幾分。我們都渴望有一個家,因為家能夠讓我們的心踏實下來,並不斷地給予我們力量實現夢想。建立一個家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尋找伴侶還是養育子女,都要消耗很多的精力。當然,也會享受到很多的甜蜜。如果一個人隻知道享受家庭帶來的幸福,忽略了對家人的奉獻、對家人的愛,那麼,終有一天那個人會掏空家,使得家不成家。

《塔木德》說:“溫暖的家庭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不僅是身體的棲息所,也是心靈停靠的港灣。一個溫暖的家庭,擁有無窮的力量,能夠給予每個家庭成員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猶太先哲們的家庭觀念非常強。

梅厄是一名猶太教的律法專家,每逢星期五,也就是在安息日的前夕,他都要在會堂講演,吸引很多崇拜者來聽。到了星期五,婦女們大都待在家裏準備安息日會餐的菜肴。可是有一位婦女太喜歡梅厄的演講了,一天都不願意錯過。有一天,梅厄講多了,耽誤了她回家準備菜肴。

丈夫把要進門的妻子攔在門外,很生氣地質問她:“你不準備安息日的菜肴,去做什麼了?”她回答說:“我去聽梅厄拉比說教了。”丈夫聽了,對她說:“除非你往拉比臉上吐口水,否則就不要進這屋子來。”婦女犯難了,怎麼可以往自己崇拜的人臉上吐唾沫呢?

梅厄知道了這件事後,為自己破壞了別人家庭的和睦而愧疚。他找到那個婦女,對她說自己眼睛疼,請她用口水幫他洗洗眼睛(這是沙漠地帶人們清理眼睛裏的灰沙時常用的辦法)。那位婦女毫不猶豫地按著梅厄的意思做了。就此,她和丈夫也和好了。弟子們問梅厄:“你是很有名望的拉比,為什麼會允許她往臉上吐口水?”梅厄真摯地說:“為了挽回家庭的和睦,就要盡一切力量。”

可是當下,很多人在家庭的經營上做得並不是很好。他們在抱怨愛人不夠體貼,孩子不夠聽話的同時,自己卻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上、享樂裏,很少為家庭做些什麼,也不會去考慮家庭成員的感受。這樣的人,屬於典型的不重視家庭生活的一類人。

一個美好的家庭需要積極地建設。隻要屬於某個家庭的一員,就要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為家庭奉獻力量。這樣,整個家庭才會有穩固的經濟基礎和融洽和諧的氛圍,才會形成堅不可摧的向心力。當整個家庭,或者說家庭裏的某個成員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麵對,才會獲得家庭其他成員的支持。而親人的支持,會讓人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激發起一個人的鬥誌。

華裔億萬富翁萬江先生初到美國的時候,曾經度過了一段相當坎坷的歲月。到了美國,他先打工,一年後,報考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卻沒有考上。接下來,連續兩年都沒有考上。此時,身在異國他鄉的他,心中無限地絕望和迷茫。

這個時候,女朋友也來到美國,還拿到了耶魯大學的獎學金。女朋友上學後,萬江心裏更覺得空落落的了。可就在這個時候,女朋友答應了萬江的求婚,兩人在路邊的一個小館子裏撮了一頓,就算結婚了。

很快,萬江在保險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生計有了著落。但是,在參加完一個名為“百萬富翁”培訓班後,他毅然向公司遞交了辭呈。他發誓從今以後不讓自己的生命裏有任何老板!

在他做出了這個無法挽回的決定後,妻子淡淡地說:“我希望你做的是一個理智的決定,你要對自己負責。你要明白,如果再這樣混下去,我們的關係就會有問題。”萬江沒有辜負妻子的期望,他通過演講、寫作和投資掙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元。

談起自己的成功,萬江說:“妻子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和窮困潦倒的我結婚呢?後來我問她這個問題時,她隻是輕描淡寫地說,她感覺到那些日子我很消沉,她希望有一件事可以讓我負起責任來。”

他還說:“辭職後,我沒有埋怨過妻子那種雪上加霜的做法,她雖是在給我施加壓力,但我理解她的心境。她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我要對她負起責任來。”

還有一點這位妻子做得很好,那就是不管通過什麼方式激勵丈夫,都沒有抱怨過。愛你就是要讓你負起責任來,對自己,對親人,對愛人。如果說責任感折磨著一個人的話,那它也能使人完成非凡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