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把禮貌當成繁文縟節,覺得很麻煩,其實是不懂禮。當一個人懂禮貌、講禮儀以後,這些就成了性格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表現。需要禮貌的時候,臨時突擊,硬性規定,也是不懂禮。禮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是為了表麵上有光彩,讓人覺得自己有禮貌,那就更偏離了知禮、懂禮的主題了。
據《中國青年報》載,為迎接福建省第十一屆省級文明學校評估,各高校參照考評標準,紛紛召開會議、印製傳單、群發短信,臨時修正或禁止了某些行為。“遇到酷似領導的人來問路,一定要注意禮貌……”當時這類“臨時校規”曾在福建某高校流傳。
細看這些臨時抱佛腳的校規,實在令人感到悲哀。“一定要注意禮貌”,禮貌原本就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每時每刻都需要做到的,為何非要“遇到酷似領導的人來問路”才想起注意禮貌了?平時為什麼不進行禮貌教育呢?這樣的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校禮貌教育的缺失、高校學生禮貌修養的淺薄和我們整個社會對禮貌的忽視。
我們常常見到家長帶孩子出去,遇到了熟人的時候,就很熱情地指揮孩子跟人打招呼,絲毫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以顯示我們家長懂禮貌。其實,這樣做隻不過是在秀自己的禮教,而不是真正表現你是個懂禮的人。因為,當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時候,你還是強迫孩子開口,表明了家長的無禮。如果真想要教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這些功課是要在家裏做的,而不是當著外人。
如此的功利教育,難怪我們的國人講的是麵子禮貌。禮貌帶有一定的自律性,隻有我們每個人發自內心地講禮貌,認為禮貌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才能做到無論在人前還是在人後,無論麵對普通人還是麵對利益相關的領導,都能彬彬有禮。這樣的禮貌觀,才會受到別人的禮遇。
《塔木德》說:“請保持你的禮貌和熱情,不管對上帝,對你的朋友,還是對你的敵人。”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當一個人無論何時都能替他人著想,不耽誤別人的時間、不給他人找麻煩、不闖紅燈、不酒後駕車、不口吐髒字、不在公共場合吸煙、不說傷對方自尊的話、不觸及別人隱私,就漸漸地懂禮了。因為當我們如此要求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尊重、敬畏、關愛、感恩等美德。
忠告4 修煉人格:慎獨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自由: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玩耍、自由地駕車、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地享用美食……這些看起來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在眼下環境汙染、森林麵積縮小、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食品不夠安全等情況下,人們自由生活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可是,不管是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還是交通問題等,罪魁禍首都是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人類,是某些個體沒有做到慎獨,才導致了大家的不自由。
《塔木德》說:“在他人麵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麵前害羞的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讀到這句話,一定有人忍不住問,同樣是害羞,差別在哪裏呢?差別又有多大呢?差別就在於,是否具有慎獨的精神。《荀子?不苟》篇中也提到“慎獨”,其文寫道:“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於心,見於色,出於言,民猶若未從也,雖從必疑。”荀子認為一個人隻有做到誠實謹慎,才能識大體、辨是非、樹威儀、明親疏。
在當下,人們這樣理解慎獨: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的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環節。而任何道德都是基於大眾的需求,並非個人的自由,所以是獲得自由的重要保證。
由此看來,慎獨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一種自律、一種坦蕩,代表著一種高度。一個人具有了品質精神,會生活得更自在,很多人具有了慎獨品質,社會會因此變得更加安定。
眼下的情況是,很多人能夠做到在外界的監督下不做違規、違紀的事情,可是當周圍沒有人的時候,就管不住自己了。欲望一膨脹,僥幸心理就蠢蠢欲動了。這個時候,誰把持住了自我,誰就戰勝了自我,就會因為慎獨而不被濁氣汙染,道德的力量就會變得強大。
明代有個叫曹鼎的人,在任泰和典吏時,押解一名絕色女賊,因來不及趕回縣衙,共宿荒山野廟。夜間,那女賊為了逃生,頻頻暗送秋波,屢用色相勾引。曹鼎剛開始心猿意馬,情急之下,用紙寫下了“曹鼎不可”四字貼在牆上,作為對自己的警戒。寫了撕,撕了再寫,如此反複,直到天亮,終於抗住了女賊的誘惑。曹鼎抵製住女賊色相勾引,靠的就是自我控製、自我約束的道德意誌和道德修養。
試想,如果曹鼎管不住自己,中了女賊的計,結局不是被賊人所殺就是犯下瀆職罪,以後的路走起來就不會順利了,命運就會向著悲慘的方向發展。當下,很多的高官落馬、富豪破財,背後往往會牽出一個或者若幹個“情婦”,這說明什麼?說明男人過不了美人關,就要遭殃。而一個具有慎獨精神的人,自控意識比較強,自控能力也比較強,無論何時,無論何種境況,都不會有“非分之想”,也不會做出“非分之事”。
那麼,如何做到慎獨呢?
越早在生活中做到了自我約束、嚴格自律,越能早早到達慎獨的境界。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在寫作業、考試的時候,不管老師在不在,都不要抄襲、偷懶;即使教室裏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也不拿別人的文具;不管爸爸媽媽有沒有在家,不讓動的東西都不要動;過馬路的時候,不管有沒有車輛,都要等到綠燈的時候再走過去;不管是等車還是買東西結賬,都要自覺地排隊,排隊的時候安安靜靜,不要大聲聊天、打電話。小的時候養成了習慣,慢慢地就形成了這種性格,人格結構中道德的力量更強大,做事情自然就能以德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了。
有的人不把這些生活瑣事放在眼裏,覺得這跟一個人的修養沒有關係。一旦這樣想,對自己的要求就放鬆了,更不利於形成高尚的品質。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平時不寫作業、考試偷懶、抄襲的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就容易滋生懶惰、僥幸的心理,他的性格成分就會有很多消極的特質,比如,責任感較差、主動性不強、投機取巧等。等哪一天、哪一件事管不住自己了,就會犯錯誤。
一個視抄襲、偷懶為可恥行為的人,他的人生觀是非常積極的,他懂得任何形式的收獲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獲得的,持有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即使誘惑來到麵前,也能理智地麵對,而不是被同化。
說到頭來,懂得慎獨的人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他們懂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在限製自己欲望,遵守一定的規章製度的基礎上獲得的。而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即使獲得了暫時的滿足,貌似自由,其實並非真正的自由,因為這種自由是與大的環境相背離的,要付出代價,所以實質上是不自由的。
忠告5 善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
朋友是一個偉大的支持係統,成功得意的時候,能夠令快樂升級;悲傷失意的時候,能夠讓痛苦減輕。
來到一個群體中,有的人很快就能夠和大家打成一片,並找到情投意合的朋友。可有些人並不珍惜交朋友的機會,他們常常想,眼前的這個人隻是認識而已,又不是自己的親人、朋友,沒必要對他那麼好,於是,便封閉起自己的心,當然談不上善待。多與人接觸,並不是要和見到的每個人都交朋友,不過,交往的人越多,可能獲得朋友的機會就越大,播撒的善意也越多。
《塔木德》說:“山峰永不相遇,而人卻時時相逢。”
這句話是在告訴人們,要善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因為那是生命中的緣分,抓住了緣分,就可能多一個朋友。雖然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與人和睦相處的願望,可是,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心中就會變得不舒服,忍不住去挑剔。其實,這樣做對別人可能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因為一個人的不喜歡,可能來自偏見、偏執的想法,而不是別人真的傷害到了我們。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一架由紐約起飛的班機上。故事的起因是一名中年白人婦女對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邊感到不滿,她很生氣,禁不住對黑人乘客怒目而視,黑人則用微笑回應了她的不友善。但是,白人婦女還是不滿意,她氣勢洶洶地衝著空服員發飆:“你們把我安排在這裏,我受不了坐在這種令人倒黴的人旁邊,再給我找個位置!”
幾分鍾後,空服員回來了。她說:“女士,很抱歉,經濟艙已經客滿了,不過,頭等艙還有一個空位。在這種情況下將乘客提升到頭等艙,的確是我們從未遇到的情況,但是機長考慮到這個特殊的情況,他認為要一名乘客和這麼令人討厭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服員轉向那名黑人說:“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們已經準備好頭等艙的位置了,請您移駕過去。”
竟然是這樣的結局?當時很多人都驚呆了!不過,當那名黑人乘客走向頭等艙的時候,周圍的乘客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他們覺得機長這麼處理真是太好了!
對於白人婦女來講,她失去的不僅是一位旅途上的好夥伴,也可能是一生的摯友。如果她總是這樣帶著偏見看待人生路上遇到的人,那麼,她就像一個身上貼滿了“我不需要朋友”的標簽一樣的孤獨者,不斷地丟掉能讓生活更幸福的友誼。
如果一個人身上貼滿了“我需要朋友”的標簽,他就會善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那麼,他的一生都將生活在被人擁護、愛戴的氛圍中。
一位年輕人,在商店當夥計的時候多收了一位顧客的錢,他步行十公裏趕上顧客,退還了這幾分錢。如果少給了顧客商品,就會跑過去給人補上。他看到貧困的年輕人沒有鞋穿,就幫助他劈木柴換錢買鞋。為了保留孤兒寡母的房子,他故意把一條本可以筆直的街道設計成為彎的……這個人善待遇到的每一個人,也贏得了很多人的青睞!後來,他被選為美國第16屆總統,他叫亞伯拉罕?林肯。
法國作家雨果說,善良的心就是太陽。善良的人能以自己滿腹的熱情驅散人世間凍骨的寒冷和陰霾。善良的行為仿佛指路明燈,使人們的心靈得到照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變得寬闊。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明白,人與人是平等的。隻有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感動他人,使人看到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而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尊重他人的人,喜歡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問題推到他人身上,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是會贏得他人喜歡的,甚至還能感動他人、改變他人,給自己帶來好運。
有一名洗滌用品的推銷員,他得知一家即將開始運營的大公司需要大量的洗滌用品,用於公司清潔和頒發福利。當這名推銷員把電話打到公司負責人那裏的時候,沒想到對方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頓數落,說他們這個牌子的東西不好用,價格還貴,絕不考慮選擇。推銷員當即蒙了,一個新出來的產品,就受到這樣的批評,可不是好兆頭。推銷員一連幾天都感覺心裏很不舒服。不過,他覺得自己不能這麼罷休,因為他對這批新產品還是很有信心的。於是,他準備了全套係的產品,選擇元旦的時候,連同一張精美的賀卡,快遞給了那個負責人。過了一段時間,當他再次打電話給對方的時候,對方很爽快地讓他去公司談談。就這樣,生意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