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手腕篇——黑白一體,整合八方 5.堅決防止“窩裏鬥”(2 / 2)

曹操用自己的真心實意感動了張邈,更是蔣家人托付之,更加表現了他的充分的信任。他這種爭取力量,減少內耗,不搞內訌的思想的思想和做法,是他從實際生活當中悟出來的,也是他以後領兵創業的原則之一。

本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已充滿心酸與無奈的問句,道出了同根的情,卻也道出了內訌的苦。自己人和自己人搞內訌,就相當於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疼的痛的隻有自己而已。想要成大事,就必須秉持團結一致、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的原則,堅決不窩裏鬥,才能最大的保存實力,並能夠一致對外,實現最強有力的結合。否則,耍小聰明高內訌,高窩裏鬥,吃虧的隻能是自己人。

【成事之道】窩裏鬥要不得

團結就是力量。一個集團,隻有作為一個整體作戰才能發揮它的強大作用。曆史上眾多的農民起義,開始時轟轟烈烈,後來走上滅亡之路的,大多是起源於內訌。搞內訌,“窩裏鬥”,就等於幫別人對付自己,隻會使自己失去戰鬥力。聰明的人不僅不會窩裏鬥,搞內訌,還會利用自己的能力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幫助自己成事。

俗語說“出頭的椽子先爛”。就是當一個人獲得成功並超越了別人的時候,他們身邊的人不是想怎麼奮起直追,而是首先想怎麼把他拖下來。雖然大家深處同一陣營,但是也容易因為各種功、利的原因引發窩裏鬥。但是,曹操就通過各種整合的手段,很好的避免了由此會給自己帶來的不利。

曹操在自己戎馬生涯的曆程中,為自己聚集了眾多出色的將才,又能夠很好的任之、用人,無論是用什麼樣的手腕,但是都能夠拉攏人才,為自己效力。不得不說,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易中天在談到窩裏鬥時,也是感慨頗深。他也覺得,窩裏鬥,不僅會帶來外傷,更多的是內耗。窩裏鬥讓人意誌消沉,心胸狹窄,對內,沒有什麼業績和成就;對外,也多半沒有什麼眼界和水平。正因為沒有什麼眼界和水平,這才不把眼光看著“外麵的世界”,隻管盯著“家裏的是非”。結果自然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爭奪權力,搞內訌,窩裏鬥很拿手,到了外麵,或見了外人,便頭也抬不起,話也說不出,阻礙了自己和整個集體的進步。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諸王四分五裂,最後被清軍各個擊破就是明顯一例。可見,窩裏鬥絕對要不得。曹植所留下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慨歎,正是窩裏鬥帶來的悲涼之意。

真正能夠成大事、走向成功的團體都會具有一個特點就是做事踏實,互幫互助,不搞內訌。而善於駕馭下屬、具有卓識遠見的人更懂得這個道理,以及如何避免自己人走向“窩裏鬥”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