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陶謙完全低估了曹操的能力和決心。曹操很快便發現陶謙的企圖及弱點。徐州軍缺乏實際作戰經驗,彭城會戰時曹軍凶猛無比的毀滅性屠殺,已將他們嚇壞。陶謙自己帶主力部隊躲在防守堅固的郯城,作為先鋒的襄賁城及曹豹、劉備的椅角部隊又力量太弱,根本缺乏戰鬥力。表麵似乎積極備戰,其實襄賁軍及曹豹軍仍是消極用來防守郯城的。換句話說,陶謙和他的徐州軍都已無再戰的鬥誌力。
根據這種情況,曹操派曹仁在襄賁城外野布陣,封鎖住陶謙出城的企圖,自己則親自指揮主力軍,攻擊曹豹及劉備的聯合部隊。果然不出所料,眼見曹豹及劉備聯軍節節敗退,陶謙的主力部隊卻不敢出城。曹操立即調轉軍隊,配合曹仁攻打襄賁城。
襄賁城守軍看到曹豹軍隊潰散,士氣低落,不到三天便被曹軍攻破,曹操又一次下令進行殘酷大屠殺,兵鋒所到之處,雞犬不留。駐守郯城的陶謙看得心驚膽戰,便下令棄守郯城,投奔揚州的丹陽郡。
公元198年,曹操攻下彭城後,又像當年東征陶謙一樣,下令屠城,不少無辜百姓慘遭殺害。
曹操攻打徐州,與其說是報仇,不如認為是擴充自己地盤及力量的行動。他在徐州所作的慘酷屠殺,與其視為怨恨,不如看作政治上的恐怖訴求。徐州人民很少接受戰爭的恐怖洗禮,對陶謙的向心力較高,用這種驚嚇人心的恐怖屠殺,的確最容易摧毀徐州軍民的士氣。曹操這種關鍵時刻使出狠招的手腕的確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
想要成就事業就要有成事的決心和狠心。但不是泯滅人性的慘絕人寰,而是關鍵時刻做事果斷的思維和淩厲的作風,自身能夠散發出一種震懾住對手的氣勢,從而盡量的爭取到優勢和主動權。沒有一股狠勁兒,絕對的領導力就會受到挑戰,有礙於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把握關鍵時刻的手腕政策,將狠勁用到關鍵時刻,自然會收到好的結果。
【成事之道】狠勁用在刀刃上
亂世稱雄,不僅要善待眾人網羅人心,也需要時刻提防他人。為了更長遠的目標,關鍵時刻使用狠勁震懾人心,使不遜之人屈服,即使是做出一定的犧牲也在所不惜。如此,方能成就大事。
曹操在與對手的一生爭奪當中,多舛的時事和命途更加讓曹操學會了在關鍵時刻,用赤裸的“狠”勁,甚至殘酷性來使他人感到屈服,達成目的。這是利用心理使人屈從的一種手腕方式。
為樹名,他棒殺權貴蹇圖;為活命,他枉殺呂伯奢及其一家大小;為保持政權順利、平安交接,他痛殺心愛謀士楊修。曹操愛民、愛才,從不濫殺,但是一旦到了危機緊要時刻,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他也絕不手下留情。他每殺一個人,無不透露其人性深處所隱藏的狠勁。正因為他幾乎都把這股狠勁兒用在了關鍵時刻,所以他的狠才會有力。
所以,成大事就要該軟則軟,該硬就硬。關鍵時刻,如果軟的不行,那麼就要毫不猶豫的使出狠招,用最有力直接的出擊,一舉實現效果,達到目的,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