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直被人們認為謙遜有禮、寬厚仁愛的劉備,也曾被曹操的利所誘惑而中計。劉備收留了被曹操打敗的呂布後,曹操生怕劉、呂二人聯合起來對付自己,便召集手下文武,共商大計。謀士荀彧獻上了一計,他說:“今許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有·一計,名日‘二虎競食’之汁。現在,劉備雖然掌管徐州,但未得詔命。因此,可奏請詔命,實授劉備為徐州牧,並密與一書,讓劉殺掉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
三國三霸中的兩人都曾被曹操的小利誘惑,不僅說明了人人都有貪欲,而且在此局上應該說曹操確是比劉備高明了一層。利用好他人的貪欲,坐收漁翁之利,還很好的證明了最後能夠稱雄三國的曹操的高超智謀,以及善於利用人的貪欲並且還利用的很好的智慧。
人因為有了抱負,都會產生上進的渴望和對物質的貪欲。自己人的貪欲是一種資源,利用的好就能成為無盡的寶藏,幫助成就事業。而敵人的貪欲則是製勝的重大轉折,利用的好就是你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得遠,跳得高。所以,能夠利用好他人的貪欲的人,必定總是高明一籌,才能最終脫穎而出,達到非凡的成就。
【成事之道】兵不厭詐
識人察人用人,就是要找到可用之人,並讓其為自己所用。而一個更重要的道理就是“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即使有能人,也需要做領導的善於駕馭人才,會用人。兵法將“兵不厭詐”,隻要能夠將人用的恰到好處,即使是“利用好人的貪欲”的方法,施之以利的方法自然也是好方法。
曹操深諳人與人間的各種利害關係,他也善於觀察人的脾性和特點,並利用人的貪欲來作文章。對於將士爭功,戰場爭利,這是軍事上的普遍現象。曹操的對待策略就是,或是示利於敵,以利為餌,或是以小利離間對手,使之彼此爭鬥,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都能夠達到誘敵克敵的效果。這正是曹操作為一名高明的謀略家經常使用的詐術。
古人雲:“患生於多欲。”大凡魯莽、衝動的將領,多貪財圖利心切,隻要示之以利,便會不顧一切,追逐誘耳,輕易地鑽人對方的圈套。即使一些有頭腦的人物,由利而誘,也會喪失理智,思進不思退,慮勝不慮敗,貪功不計危,見利不見害,察跟前而昧長遠,得有形而失無形,聽諂言而失忠良。如果能扼製自己的貪欲而利用對手的貪欲,無疑是一著妙棋。
所以,無論是對待敵人、低手還是朋友、下屬,要麼以利誘之,引起敵對勢力的爭鬥,使其兩敗俱傷,達到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目的;要麼運用激勵的手段,欲取之,先予之,投資小的利,收取更大的回報。無論是哪一種,隻要有貪欲,那麼都可以拿來運用。因為兵不厭詐,所以禦人也需要詐術來輔佐,從而達到用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