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禦人篇——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9.眼睛盯著人的長處(2 / 2)

從史書中知道,樂進在戰場上勇猛善戰,視死如歸。張遼文武兼具,往往能夠出奇製勝,在組織和協調上深得曹操賞識。李典則溫文儒雅,不與人爭功,宛若長者。

通過分析人物的個性,我們知道李典將是一個很好的配合者。而曹操不在時,張遼無疑能起到穩固大局的核心作用,讓他和李典迎敵,定能夠保持內部的協調和局麵的穩定。那麼,樂進此時則比較適合守城,用他視死如歸的精神守住大後方,既可避免與張遼之間可能產生的摩擦,又能保證城池萬無一失。

曹操在用眼睛盯著人的長處的時候,其實也更能夠幫助他認清楚人的短處。揚長避短,並且讓不同的人才之間相互彌補,相互增強,這正是曹操能夠聚攏這麼多仁人誌士的同時,又能夠協調好他們的秘訣。

其實,在管人用人上,想要將不同的人之間協調好,職能分配好,是需要用人的智慧的。人無完人,用人之長,同時盡量避開他的短處,深得人心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讓不同的人之間緊密的、高效的配合,就要讓他們之間相互融合,人盡其能的同時,又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不僅屬下會盡心竭力,你也會用起人來得心應手。

【成事之道】各取所長的力量

如果說團結就是力量,那麼,人和就是戰鬥力。各取所長,那麼眼睛中看到的更多的就是人的長處,心中想的也就是個人盡可能發揮長處的方法和策略。眼睛盯著人的長處,目光看的就遠,思想也就更開闊,而這正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之一。

曹操能夠雄霸天下,是和他能夠用人之長,同時,又容人之短的用人大法分不開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有某方麵的特長,而同時又必然地存在另外一些方麵的缺憾。正如瞎子聽力超過常人,而耳背的的大多視力較好,是同樣的道理。

洪邁在他的《容齋隨筆》中這麼評價曹操:曹操為漢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實後世之所難及。曹操起家時勢力不如袁紹,後來能夠居上,成就千秋霸業,正是在於此。這也正是曹操的不平凡處。

所以,善用人才,人盡其能,事半功倍,以弱勝強也不難;不善用人,不懂的人才的“長短”之道,不僅會引起內亂,自相消耗,事倍功半,還容易將自己的優勢逆轉成了劣勢。知人善用,人盡其才,各取所長,才能從中獲得更多成功的力量,走向屬於自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