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禦人篇——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3.領導者要以身作則(2 / 2)

在行軍打仗上曹操能夠以身作則,在生活上的曹操也能夠為我們呈現出他作為領導者和大家長的智慧,生活節儉,嚴於律己,更加體現了他以身作則的風範。

曹操曾經不允許家人衣著華麗,不允許熏香。對待下屬,他還曾經把節儉樸素作為衡量官吏品質好壞、選拔官吏的條件,一度在當時的朝野形成了一股儉樸節約的風氣,並形成廉政的新風。如此做的曹操能夠讓眾人心悅誠服、真心效仿的前提就是自己的身體力行。他不講究吃穿,不講究排場,更不喜歡奢侈浪費。正是他這樣不斷的用行動感染、用語言教誨大家,眾人才從他身上深受啟發。

都說生活是人最真實的體現,所以曹操生活上的嚴格約束自己更加體現了他嚴謹的作風和以身作則的超高素質。那麼,也決定了他在行軍打仗中的良好表率作用。這兩者是相互體現、相互映證的,是他作為領導者的真實一麵。

領導者的表率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率,同樣還能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以強大的吸引力帶動整個團體的效率。這是雙贏互利的結果和局麵,是任何成功的領導者和想要成功的領導者必備的素質和覺悟。麵對現實,不怕領導者有特權,就怕領導者將自己的特權用在了毫無意義甚至是失了人心、自毀前程的地方上。

【成事之道】以身作則贏得眾助

大凡有成就的領導者,無不是能夠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而後通過自身的這種力量來感染、帶動他人,從而為自己聚集起眾多賢能。

曹操誠然有“多疑”的缺點,但是在以身作則這方麵他確實做的盡職盡責。無論是對待自身,還是下屬,他總是嚴格要求,同時也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染熏陶更多的人。而那些有才德的人,當然看得出這樣的領導者的潛力,更願意為之效勞,鞠躬盡瘁。

《論語·子路》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也會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都是說明了首先自己這個主觀上要能夠想到做到,然後才能有效地去促使客觀上的他人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前進。否則,不能夠走在前麵,做好榜樣,那麼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無往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有這樣的力量呢?外媒都評論說,人民解放軍憑借的50%是精神力量。而這精神的力量就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以身作則為我們做出的好榜樣,用他們的身體力行創造的輝煌和奇跡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所以說,作為一個領導者,總是能夠以身作則的話,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會散發出異於常人的光芒,那麼自然會有人給予賞識,有人靠近,有人幫助。久而久之,他的身邊就會聚集起一群對他有幫助的人。這樣就注定了他能夠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能夠邁上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