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禦人篇——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4.有約束才有效率(1 / 1)

第六章,禦人篇——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4.有約束才有效率

曹操素來節儉,不喜歡奢華豔麗。所以他在這方麵對自己嚴格要求曹操的正妻卞後,有一個弟弟叫卞秉,建安時任別都司馬,官職多年沒有提升,心有怨言,想借著姐姐的身份往上爬,曹操知道後嚴肅地說:“但得與我作婦弟,不為多邪?”升官不成,又想多弄點錢物,曹操回答得更幹脆:“但汝盜與,不為足邪。”在曹操的嚴格約束下,其他人也都漸漸的養成了節儉樸素的習慣。從而,為國家營造了良好的勤儉風氣。

對待自己的二十五個兒子,曹操更是親自調教,絕不會讓他們自恃出身高貴,養尊處優,變成紈絝子弟。所以,他充分給予他們鍛煉和磨礪的機會,從而使孩子們個個優秀,有的文采出眾,有的武藝超群。反正除了早夭的孩子,他們各有千秋。這全都得益於曹操的嚴格要求。

曹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謹慎、睿智的人。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洞察力,也有超越時代的長遠眼光。對於家庭的嚴格約束,可以很好的豎正家風,為成大事營造良好的後方根基。對於眾多兒子的親身指教,是為了將來能夠有卓越的人能夠繼承家業,並將之拓展壯大。他的目光和野心不隻在現在,更在將來。

正因為曹操懂得了約束和紀律的重要性,所以他不僅嚴格要求家人,在治軍統帥方麵還能夠起到帶頭作用,嚴肅軍規軍紀,言出必行,以達到有效的震懾效果。

曹彰帶兵北征烏桓,曹操特意囑咐他說:“我與你在家為父子,但是領兵打仗就是受命為君臣。行動、治軍要依法行事,切記。”當進入涿郡境內時,胡人數千騎突然來襲。但是由於兵馬還未來得及集合,而且步兵隻有數千人,騎兵也才數百,明顯處於弱勢。但是曹彰親自衝殺在前麵,奮力搏鬥,堅守要害,終將敵人擊退。

同時,士兵鬥誌也被提起,曹彰決定乘勝追擊,一舉擊破敵人。但是有些人擔心兵馬勞頓,如此長途跋涉,不利於前行。曹彰當即嚴肅的說:“胡人被我們打的逃走,乘勝追擊才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如果顧慮太多,縮手縮腳,放走了敵人,就不能成為良將。”於是他下令後退者一律斬首。此令一出,無人敢反對,士兵更是鬥誌昂揚,奔走晝夜追上敵人,戰火俘虜數千,大獲全勝。

曹彰謹記父親曹操的教誨,嚴格約束下屬,這一仗的效率也就特別高。曹操在注釋《孫子兵法》時,就特別強調了“依法治軍”的原則,並提出“設而不犯,犯而必誅”的觀念主張。他認為治軍對待下屬,要有足夠的約束力,才能出效率,正所謂“禮不可兵也”。

正所謂紀律出成績,那麼約束當然出效率。有了約束,人心才不會渙散,才有團結起來、一心向前的動力。這樣的軍隊也好,團體也罷,無論走到哪裏,恐怕隻要有組織、有紀律,那麼注定能夠所向披靡,即使再大的難題也能夠攻克。

【成事之道】約束催生效率

在戰亂紛繁、群雄逐鹿的年代,想要成事就必須要有堅如磐石的決心和嚴正分明的紀律。隻有有了足夠的約束力,就會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軍隊的士氣才能旺盛,才能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具有較強戰鬥力的軍隊。也隻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夠走的更遠。

曹操從長遠的角度出發,運用約束的效力很好的駕馭人才,激發他們的鬥誌和智慧,讓他們在有秩序的環境當中催生出最聰慧、最高效的斐然成績。這不僅是謀士們的大幸,更是曹操依法治軍、嚴加約束理念的重大成果。

魯迅總結曹操的一生,認為“曹操統治天下,第一個特色是尚刑名,立法很嚴,因為大亂之後大家都想作皇帝,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操曾言,“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這句話他倒並沒有說謊。”正可謂有約束才有管理,有管理才能出效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做什麼,都要求有個尺度,有個標準,有約束力。隻有設立一定的秩序,讓人尊重秩序,在這個秩序下有效的行事,才會得到想要的事業上的效率。而善於運用約束的人,懂得發揮約束力的巨大潛力的人,也注定能夠很好的加於人才,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