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朝中大刀闊斧清除異已的同時,為了許都的安寧和便於行使權力,立即對近許的三敵對勢力用兵。
當時兵馬最強、離許最近的是楊奉。楊奉曾相信董昭以操名義寫的信,以為操能與自己“死生契闊,相與共之”,因而表舉曹操為鎮東將軍,襲爵費亭侯。及至曹操“移駕”,楊奉始知上了當,曾想發兵截擊,但沒有來得及。楊奉駐粱(今河南商丘境)是直接影響朝廷穩定的一股勢力,因而曹操把楊奉視為心腹之患,確定為第一個用兵目標。冬十月,曹操發兵征楊奉,楊奉、韓暹南奔袁術,從而解除了近兵之憂。·
打跑了揚奉之後,曹操開始想法對付最大的一個妨礙自己的對手袁紹。曹操深知,靠武力是不行的,但太軟也不行,於是便采用了硬軟兼施的兩麵政策,先是以皇帝詔書的名義責紹“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擅相討伐”。既然是天子詔書,袁紹不能不認真對待,否則更授曹操以柄,因而寫了很長的一封信進行辯解。這一招,無疑是曹操初試奉天子之令的成功之舉,袁紹果然誠惶誠恐,反複表白。詔責袁紹,沉重地打擊了袁紹的氣焰。
曹操清除,打擊異已勢力,同進讓自己的黨舊姻戚把持要職,近百掌握了朝中的實權。特別是他趕走了楊奉,穩信了袁紹,進一步控製權力的條件也更加俱備。
曹操對於不同政見或不順從自己的異己勢力,向來都是十分慘忍,即使是自己親近的人或有功之臣也不放過。就像曾經背叛自己的女婿一樣,他也毫不留情的將他殺死。曹操這種絕不心慈手軟的做法,的確是達到了他預想的效果,自己的權勢不斷加強,勢力不斷得到鞏固,為他以後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任何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攔路虎。而成長和成功的軌跡很大一部分都取決於對待攔路虎的方式。想要成功就必須具有一定的魄力和霸氣,對待攔路虎能夠收服的當然好,但是不能夠收服的,就不能輕易心慈手軟,盡量的用強硬的方式清除他們。因為很多時候都是以成王敗寇論英雄的,你不爭取成王就會成為別人的敗寇。
【成事之道】攔者必殺方成大業
起家之初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保證自己的根基穩固,不被動搖。而越是這時候,反對的人越多,阻力越大。觀能成大業者,都是當機立斷,斬除一切攔路虎,用霸氣保持根基穩固。
曹操向來都是對攔路虎不心慈手軟。他霸道、強橫、決絕。隻要有人敢阻礙自己謀權,或對自己謀權表示一點不滿,無論是誰人,曹操都要給予極為嚴厲的處罰,一點不肯手軟。
《後漢書,伏皇後紀》說:“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嚐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曹操正是通過這樣的殺伐,才逐漸清除了自己謀權道路上的攔路虎,一步步實現權力的魏化。可以想見,如果他不如此的決絕,在阻力重重的情況下,他也許就是下一個被曆史埋沒的人。這是曹操的霸氣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成事伊始,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無論阻力多重,都不能被困難嚇倒。對擋路的人和事,一定要想辦法剔除。如果任由其發展,就會因為你的心慈手軟而得寸進尺,成為人前進的攔路虎。所以,必須掃清前方的路,才能更順利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