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功屬於有強大控製力的人 誤區:溝通不是我說你聽(2 / 2)

所以對於溝通的第三個正確的想法應當是:當我想要溝通的時候,對方的聆聽和反饋對我非常重要,正如別人和我溝通時候我所做的一樣。

第四種危險想法:錯判溝通的目的——我們溝通過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沒執行。

再次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溝通?溝通不是為了過程本身,而是出於想要達到的結果。比如小張所在的營銷部需要舉辦一次年度動員大會,這個會議的準備工作需要行政部支持,於是小張和行政部的小王去溝通協調這個事情。小張告訴了小王他們對場地的要求、需要預訂午餐的人數及相關的費用標準,還有其他一些會場布置的小道具,並且承諾費用都會由營銷部來承擔,隻要行政部完成預訂及確認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最後小王不記得及時完成這些工作。問題出在哪裏呢?小張的所謂溝通,沒有讓對方感覺在這個事件中自己的重要感,同時也沒有強調雙方的平等,於是小王對這件事不夠上心。加之小張未能做好追蹤,於是導致任務的失敗。如果在這次溝通中,小張換一個方式,請行政部來為營銷部主持這個會議,但是費用由營銷部門來承擔,可能小王的重視度就會提升。

所以對於溝通的第四個正確的想法應當是:我們溝通過了,我們會共同努力來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

第五種危險想法:誤解溝通的意義——他這個人沒有辦法溝通,不用理他。

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當與一個人交流起來很痛苦的時候,多半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溝通方法,而不是這個人本身無法溝通。溝通最大的功能就是解決交流中的障礙,以求達成共識或者一致。一個人或許會比較難以溝通,主要是因為他思考和理解問題的方式、表達時候偏好的習慣等,都和普通人不太一樣而已。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拋開從別人那裏得到的對他們的評價,認真地思考如何對這樣的人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對方很倔強,我們可以通過傾聽找到他們的需求點;如果對方不太言語,我們就換位思考他們沉默的原因和能夠打動他們的切入點。

所以對於溝通的第五個正確的想法應當是:他或許不是那麼好說話,但是我想如果溝通愉快的話,他也會答應我的要求的。

溝通需要科學的方法,溝通也需要合適的場合,溝通更需要懂得溝通技巧的人。一開始,我們都是先嚐試著溝通,然後摸索出好的方法。當然過程中會有障礙,不過最關鍵的是,掃除幹擾之後,我們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了。當你懂得這麼想的時候,溝通就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