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樂曲掃描
音色優美悅耳。節奏平和柔緩、令人想象無邊的樂曲:
巴赫《b小調彌撒曲》
舒伯特小提琴曲《小夜曲》
旋律輕盈明快、酣暢安詳、可使心緒穩定的樂曲:
勃拉姆斯《搖籃曲》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第一樂章
旋律柔美活潑、明朗清新,有助於消除疲憊的樂曲:
維瓦爾第大提琴協奏曲《四季》中之“春”
旋律輕柔安詳,引人進入夢境的樂曲:
門德爾鬆管弦樂序曲《仲夏夜之夢》
撫摸胎教
寶貝需要媽媽的撫摸
心理學家認為,皮膚既是感覺器官,同時也是一種心理器官,它也有欲望,需要通過撫摸得到滿足。比如,小寶貝哭鬧時,隻要媽咪緊貼著小臉,或親親、抱抱或用手輕輕地撫摸他的手和頭,小寶貝即會停止哭鬧,表現出一副愉快。平和、滿足的樣子。
雖然胎寶貝並未出世,但他們同樣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覺的小生命,自然也需要得到媽咪的愛撫。對於這一點生物學家已闡明了他們的觀點,胎寶貝的皮膚和皮膚感覺發育得最早,在49天時便能對觸覺作出反應,他們在媽咪子宮裏經常受到觸覺刺激,如嘴唇、手掌。腳掌、前額、眼瞼等處,因此出生後這些部位的感覺非常敏感。由此推斷,媽咪如能在胎寶貝未出世時,經常帶有融融愛意對他們“進行撫摸”,將會使胎寶貝對刺激的敏感性提高,大大增進他們在媽咪子宮內的活動。
現代胎教研究表明,撫摸胎教如果同時與其他胎教一起進行,就會使胎寶貝神經係統活動旺盛,分泌出各種激素,讓他們情緒放鬆,內心安定,加速生長發育速度。出生後,易擁有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能自然融入新環境,適應各種情緒變化。
與此同時,還可增進胎寶貝在子宮裏的活動能力。活動較強的胎寶貝,出生6個月後,要比活動較差的小寶貝動作發育快。在站立、爬行、行走等運動方麵的能力,要比一般的嬰兒超前發育,手腳較靈活,步履也更穩健。
撫摸胎教最佳時機
準媽媽懷孕8周時,通過B超便能夠看出胎寶貝隨著妊娠時間的增加,已能在子宮內做吞咽、轉身、吮手指、伸懶腰、翻跟頭、打噴嚏等活動了。到了第16孕周時,媽咪開始明顯地感到胎寶貝的活動,在第20孕周時,媽咪便可對胎寶貝進行撫摸胎教了。
撫摸胎教操練法
1、 做“體操”或“散步”
胎寶貝一般在傍晚時活動較多.最好選擇此時進行“操練”。準媽媽排空膀胱後,仰臥於床上或坐在舒適寬大的椅子上,全身放鬆,把雙手手指放在腹麵上。然後,伴著輕鬆的音樂,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輕輕,反複做撫摸動作。
也可用中指和食指,輕輕並反複觸壓胎寶貝,然後雙手稍握拳,輕輕叩擊腹部。經過一段時間,隻要媽咪一觸摸,胎寶貝就會一頂一蹬地主動迎上來。到了28孕周時,準媽媽可隨音樂的伴奏,與胎寶貝的身體接觸,如觸摸圓而硬的頭部、平坦的背部、不規則而又常變動的四肢和圓而柔軟的臀部等。這些動作既好似讓胎寶貝做“體操”,又好似推著他們“散步”。羊水可保護胎寶貝,媽咪不必擔心寶貝會被壓壞。
2 、 和胎寶貝玩踢肚遊戲
胎寶貝開始踢準媽媽肚子時,準媽媽要輕輕拍打被踢部位.然後等待寶貝下一次踢的動作。一般來講,1~2分鍾後胎寶貝可能會再踢,這時媽咪輕拍幾下再停下來;待胎寶貝再踢時,若準媽媽改換拍的部位,胎寶貝便會向改變踢的地方,但要注意改變的位置不要離胎寶貝一開始踢的地方太遠。這種遊戲每天玩2次,每次玩上數分鍾。如果準爸爸和媽咪一起做撫摸胎教,既可增加夫妻感情,又會與胎寶貝建立親密關係。
安全撫摸胎教
1.撫摸胎教的時間不宜過長,應每天做2—3次,每次5分鍾左右。
2.撫摸及觸壓胎寶貝的身體時,一定要動作輕柔,不可用力。
3.觸摸時如果遇到胎寶貝“拳打腳踢”,應馬上停止,可能預示著胎寶貝不舒服了。
4.有習慣性流產、早產史、產前出血及早期宮縮者,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5.準媽媽在中後期常會出現不規律宮縮,即腹部一陣陣變硬,這時不宜再做撫摸胎教,以免引起早產,可多采用音樂或語言胎教。
呼喚胎教
呼喚胎教又可稱為“母兒對話”,是準媽媽及其丈夫與寶寶的語言溝通。準媽媽不僅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事,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寶寶,而且可以有計劃地、由淺入深地向寶寶朗誦兒歌童謠等。
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特征,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人與社會相適應,人與人之間相溝通,這些都離不開語言。可見,從小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呼喚胎教操練法:
1日常用語和兒歌。日常性的語言誘導和係統性的語言誘導。日常性的語言誘導指的是父母經常對寶寶講一些日常用語;係統性的語言誘導是有選擇、有層次地給寶寶聽一些簡易的兒歌等。
2聽講故事。可選擇幼兒圖書的內容給胎寶寶講故事。母親在給胎寶寶講故事時,一定要注意把感情傾注在故事的情節之中,通過語氣聲調的變化,將喜怒哀樂通過富有感情的聲調傳遞給胎寶寶,使胎寶寶受到感染。單調和毫無生氣的聲音是不能喚起胎寶寶的感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