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孕娠期的4堂安全課 孕期常見疾病與防治(3 / 3)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準媽媽有3次以上的流產、早產記錄,那麼她以後再發生早產的概率將高達40%,且很可能成為習慣性流產。

妊娠中期的早產和流產

妊娠中期雖是懷孕階段中最安定的時期,但亦有可能發生流產、早產等現象。若妊娠初期能安全度過,至中期卻引起早產、流產等現象,實在令人替準媽媽感到惋惜!

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媽較少發生妊娠中期流產、早產。但是即使年輕人,也將因為激烈運動、旅行、細菌感染,或不留意日常生活衛生而導致悲劇發生,須小心留意。高齡準媽媽,除了上述原因外,亦可能因子宮肌瘤而造成早產、流產現象。

而非第一次懷孕者常因日常生活中,子宮強烈收縮造成流產。上一次懷孕分娩時早產者或切除子宮頸而未痊愈的準媽媽、先天性子宮頸炎的準媽媽、或子宮腫大的準媽媽等應注意,特別是無任何現象產生無意識排尿、外陰部感到潮濕者,恐怕是破水的征兆,需要留意。一旦發生破水現象時,需要趕快送醫院、並注射對寶寶無傷害的藥物。若子宮頸發生鬆弛(即子宮頸弛緩症),至妊娠第4~5個月,為了增強子宮頸,須做簡單的手術;才能防止早產的發生。總之,妊娠中期所引起的流產、早產現象很少是因為寶寶發生異常引起的,一旦發生中期流產、早產,即應積極地接受治療。由於妊娠中期流產、早產留下的後遺症很多,因此,須從日常生活中注意以達到預防、治療的效果。

愛心小博士

準媽媽安全懷孕避免流產

大量產科統計、調查資料表明,孕期及分娩時發生的種種異常(流產、早產、難產等),很大一部分是準媽媽忽視自我保健造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她們自己犯的“錯誤”。歸納一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可疑妊娠不及時去檢查:不少準媽媽在開始出現某些早孕反應時不以為然,既不及時告訴家裏親人,更不主動去醫院檢查,一拖就是一兩個月。這樣,確定妊娠時,大多已是妊娠3個多月了,已過了引起畸胎和容易造成流產的危險時期,忽視了早孕保健,對準媽媽和胎寶寶健康極為不利,甚至可導致嚴重後果。

(2)確定妊娠後,不按期進行產前檢查:目前,尚有相當一部分 (農村更多)準媽媽出於羞怯或嫌麻煩等原因,不進行或不按期進行產前檢查,這就不能及時發現妊娠並發症及胎位、寶寶異常,是造成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孕期濫用藥物:孕期,尤其是早孕階段,不經醫囑自己濫用藥,特別是某些抗生素、激素、止痛藥和鎮靜安眠藥等,這是引起畸胎的重要因素。

(4)多次,反複做人工流產:有些人因種種原因,懷孕後進行人工流產,流產後不久又懷孕,再次去流產,如此反複多次。這種做法對身體傷害極大,不僅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炎、內膜異位症,還可能因人流操作失誤引起子宮穿孔。同時反複人流很容易導致不孕症,應該避免。

(5)有病不用藥,怕影響寶寶:孕期不可濫用藥,但並非是不用藥,大多數藥對寶寶還是安全的,所以孕期患病還是要在醫師指導下正確用藥,切不可“忌藥諱醫”。

(6)不注意防治風疹等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巨細胞病毒可嚴重損害胚胎組織,引起畸胎、流產。因此,準媽媽不可忽視上述病毒感染,應積極預防,一經發現患風疹、病毒性肝炎等,應立即就醫,認真治療,不可大意。風疹病毒是導致畸胎的頭號殺手。

(7)接觸有害物質,多次做B超:孕期尤其是早孕階段,是寶寶重要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該注意避免和防止與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如化學農藥、重金屬鉛、鎘和甲基汞等,以及放射性物質。因此,準媽媽應對上述物質加強防範。而且不要多次進行B超或X線檢查,以免傷害寶寶。

(8)對丈夫過度依賴或苛求丈夫:少數準媽媽對妊娠認識不清,怕字當頭,什麼也不做,家務完全讓丈夫做,並苛求丈夫對自己百依百順。這種過度依賴使準媽媽活動量大減,心理上也處於消極、被動狀態,對健康有害無益,容易導致身心脆弱、甚至成為難產的重要因素。

(9)嗜煙、酒:準媽媽大量吸煙或酗酒,可致畸胎。因此,孕期應戒煙酒。

(10) 不當地節食:有些準媽媽擔心自己分娩後變胖,失去“體型美”,孕期不敢多吃或不吃肉、蛋等營養品,有的甚至比平時吃得還少。這就不能滿足寶寶迅速生長發育的需要,對寶寶後天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

(11) 不節製性生活:妊娠早期及晚期不節製性生活,常是引起流產、早產、宮內感染的誘因。

(12) 參加劇烈運動或幹重活兒:少數準媽媽在孕期仍參加劇烈的體育競賽活動,或幹挑、抬、提、扛等重活兒,這是很危險的,容易引起流產或早產。

(13) 不講究精神衛生:不少準媽媽不注意孕期精神保健,好發脾氣,生閑氣,或精神苦悶、焦慮,憂愁。殊不知惡劣的情緒不僅直接影響準媽媽的飲食和睡眠,有礙健康,還會對寶寶造成有害影響,不利於優生。

(14) 懶散,自我封閉,不出家門:有些準媽媽片麵理解孕期休息越長越好,很少活動,生活散漫而不規律,這不僅對寶寶發育不利,還給正常分娩帶來麻煩,使產程延長。有些準媽媽自認為懷孕後出現蝴蝶斑或大腹便便,變醜了,變笨了,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這種形象;還有一些準媽媽誤解為到外麵去活動多了會影響體內寶寶,因此,閉門不出,進行自我封閉。這種做法不僅對準媽媽本人的身心健康有害,也會妨害寶寶,不利於優生。

(15) 妊娠晚期遠行:個別準媽媽接近預產期,仍去外地旅行,這是相當危險的。各地多有在列車、輪船上分娩的報道。在這種毫無準備情況下分娩;極易發生危險,一定要避免。

●準媽媽用藥宜忌

準媽媽不能隨意用藥

有些藥物對胚胎有各種危害,如青黴素可破壞寶寶紅細胞,引起嚴重黃疸,使寶寶死亡。鏈黴素引起先天性耳聾,骨骼發育畸形。紅黴素致先天性白內障、四肢畸形等。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寶寶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前3個月),某些藥物極易造成胚胎畸形。所以,孕期特別是前3個月用藥須特別注意,用藥必須有明確的指征和適應證,不能濫用,可用可不用的藥物應盡量不用或少用。有病需要用藥時應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已證明對胚胎無害的藥物。用藥必須注意孕周,嚴格掌握劑量、持續時間。堅持合理用藥,病情控製後及時停藥。

懷孕前3個月應禁用哪些西藥

懷孕頭3個月是寶寶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藥物極易造成嬰兒先天缺陷。為此,準媽媽應了解在懷孕早期應禁用、慎用的一些西藥。

(1)慎用的一些西藥:可的鬆類藥物、口服抗凝藥、巴比妥酸鹽類、噻嗪類利尿藥、苯丙胺類、卡馬西平,氯喹,多黏菌素E、氟呱啶醇、甲硝唑、萘啶酸,去甲替林、苯妥英、撲米酮、丙硫氧嘧啶、奎尼丁、利舍平、鏈黴素、氯黴素、卡那黴素等。

以上藥物對寶寶有潛在損害,僅在準媽媽必需時才能使用。此外,製酸藥、阿司匹林、非諾洛芬(苯氧苯丙酸)、呋塞米、慶大黴素、吲哚美辛(消炎痛)、鐵、鋰、煙酰胺、口服降血糖藥、磺胺甲惡唑、弱安定類藥、甲氧苄啶、大劑量維生素C和大劑量維生素D等對寶寶可能產生損害,這些藥物也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使用。

(2)禁用的一些西藥:秋水仙堿、環磷酰胺等可使染色體斷裂;四環素類藥物致骨及牙釉質發育不全;雄激素、雌激素、黃體酮等這些藥物可使女寶寶男性化,男寶寶發育不良或死產、早產和齶裂等;煙堿動物試驗有致畸作用。這些藥物應該完全避免使用。此外,當準媽媽有病必須用藥時,可選用通常認為無致畸作用的老藥,由於對新藥致畸性尚未充分了解,一般應避免使用。

準媽媽應禁用哪些中藥

有些人認為中藥無副作用或副作用小,孕期用中藥是安全放心的,其實不然,準媽媽用中藥也有禁忌,如活血破氣類、利下類、大辛大熱類、芳香滲透類等對胚胎不利。

1、活血破氣類中藥有桃仁、紅花、乳香等,“活血”使血液循環加速,追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氣”會使氣行逆亂,氣亂則無力固胎;

2、利下類的中藥如滑石、冬葵子、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牽牛子、薏苡仁和關木通等,這類中藥往往具有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常會傷陰耗氣;

3、大辛大熱類的中藥如肉桂、川烏、草烏等,辛熱之藥有造成墮胎的危險;

4、芳香滲透類如麝香、草果、丁香和降香等,此類中藥辛溫香燥,有通胎外出之弊。

5、水銀、硫黃等有毒類中藥都會直接影響寶寶。

因此,用中成藥時一定要看清中成藥成分,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選用。

準媽媽外用藥也要小心

準媽媽在妊娠期不僅口服用藥要特別注意,外用藥也應慎用,因為一些外用藥能經皮膚被吸收進血液,對寶寶造成損害。如皮質醇類藥:應用於皮膚病較多,這類藥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如治蕁麻疹、濕疹、藥疹、接觸性皮炎等。但是,妊娠期準媽媽大麵積使用或長時期外用時,可造成嬰兒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殺癬淨,其成分是克黴唑,多用於皮膚黏膜真菌感染,如體癬、股癬、手足癬等,它不僅有致胚胎毒性作用,哺乳期準媽媽外用,其藥物成分還可以分布到乳汁,此藥應該慎用。總之,在孕期準媽媽無論是使用口服藥物,還是外用藥物都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準媽媽不能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使發熱患者體溫降至正常,對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等也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故是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但準媽媽隨意服用,將產生嚴重後果。

(1)增加早產兒腦出血機會:有人對108例早產兒的研究發現,其準媽媽在懷孕早期曾服阿司匹林者,早產兒中有71%腦出血:而未服用者,早產兒中有50%腦出血。其出血原因雖不十分清楚,但早產兒本來就有出血危險,而阿司匹林一般解熱劑量時,就能抑製血小板聚集,延長出血時間,而促進內出血,因而準媽媽服阿司匹林可使早產兒有更多的出血機會,且出血嚴重,而導致大腦損害。

(2)致畸作用:阿司匹林對寶寶潛在的危險還表現在對中樞神經

係統的致畸作用。從妊娠21天起到足月止均可發生。在妊娠2~ 5個月時服用阿司匹林,對腎髒也有致畸作用。如果準媽媽連續4~ 5天服用阿司匹林,寶寶出生後,很可能致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促使嬰兒死亡。

(3)若分娩前服用過多的阿司匹林,則分娩時就有過多出血的可能。也可能發生新生兒阿司匹林中毒,造成頭部血腫、紫癜、脫水、缺鉀或新生兒便血。

(4)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引起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用大劑量時還可引起不易察覺的胃出血。孕早期的妊娠反應本已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的症狀,再加上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則使準媽媽胃腸反應更為明顯。

因此,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發熱時,盡量不服或慎服阿司匹林,而采用物理降溫。

準媽媽不能隨意用鎮靜藥

鎮靜藥對於穩定準媽媽情緒,緩和其緊張狀態及改善睡眠都有較好的效果。女性懷孕後,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應,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反應不強烈,一般不必求助於鎮靜藥的幫助。鎮靜藥口服後能通過胎盤進入寶寶體內,並分布至寶寶骨骼、腦等組織,引起寶寶先天性發育不足甚至畸形,造成終生遺恨。“海豹兒”事件至今讓人心痛。1959~1962年間,在原西德,美國、日本出生了許多沒有胳膊、沒有腿,像海豹一樣的嬰兒,人們把他們叫做“海豹嬰兒”。這一怵目驚心的事件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經過3年左右的研究,才弄清海豹嬰兒的禍首就是深受準媽媽歡迎的“沙利度胺(反應停)”。沙利度胺(反應停)是原西德研製的一種對妊娠反應有良好控製作用的鎮靜藥,在1962年5月至1963年3月之間,原西德、美國共出生了13 000多個海豹嬰兒。除了沙利度胺 (反應停)能致寶寶畸形以外,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氯氮卓 (利眠寧)、甲丙氨酯(眠爾通)等鎮靜藥物也能致寶寶畸形。所以,準媽媽不能隨意用這些鎮靜藥。

準媽媽接種疫苗應注意

準媽媽可接種死疫苗,而忌種活疫苗。接種常用疫苗,準媽媽應注意以下問題:

(1)乙肝疫苗:此種疫苗為死疫苗,準媽媽可接種。體內無抗乙肝病毒抗體的準媽媽,隻需按常規注射3針疫苗即可預防乙肝的發生。懷疑受到感染的準媽媽(如密切接觸乙肝患者或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汙染的針頭刺傷等),則應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後查血。如果準媽媽乙肝表麵抗原或抗體陽性,就不需要注射了;若均為陰性,則需再注射3針乙肝疫苗,分別於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後 7~10天接種第1針,再隔1個月和6個月各接種1針。

(2)乙腦疫苗:此疫苗屬死疫苗,準媽媽可按種。在乙腦高發的 8~10月份去乙腦病毒流行地區的準媽媽,最好提前1~2個月注射乙腦疫苗,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

(3)狂犬疫苗:此疫苗為死疫苗,準媽媽可接種。如準媽媽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尤其是被瘋狗等動物咬傷,皆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對傷情嚴重者,應立即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注射抗狂犬病血清(40U/kg),然後再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5針。

(4)麻疹疫苗:此疫苗為活疫苗,準媽媽不宜用。

(5)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間,準媽媽可接種此疫苗。但應避免孕期前12周接種,應以妊娠中、晚期接種為宜,主要接種對象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準媽媽,以防準媽媽患流感引起早產等。

愛心小博士

孕期疾病防治安全藥方

(1)妊娠口瘡:生石膏15克,防風10克,藿香、荊芥各8克,知母、甘草各6克,生梔子、蛻衣、法半夏各5克,每日1劑,連服3劑。如果舌中心仍有潰瘍,可加荊芥、知母、砂仁各3克,焦白術10克,每日1劑,連服5劑。

(2)妊娠子癇:可在柴胡疏肝散上加減。方用:炒白芍20克,柴胡、香附、佛手、半夏、鉤藤、橘紅、遠誌、石菖蒲、陳皮、青皮、鬱金、當歸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劑,連服8劑。

(3)咳嗽少痰:可在半夏清心湯上加減。製半夏12克,黨參、茯苓、陳皮、黃精、款冬花各10克,黃連、幹薑各6克,大棗7枚,每日1劑,連服3劑。

(4)打呃不止:代赭石(先煎)18克,製半夏12克,黨參、陳皮、黃芩、炙甘草各9克,黃連、幹薑各6克,大棗7枚,每日1劑,連服3劑。

(5)小便失禁:在補中益氣湯上加減。懷山藥15克,生黃芪12克,黨參、焦白術、炒續斷、炒白芍、生地黃各10克,升麻、柴胡、陳皮等各7克,甘草6克,每日1劑,連服7劑。

(6)小腹脹痛:可在當歸芍藥散上加減。白花蛇舌草30克,雲在冬、桑寄生各12克,全當歸、炒白芍、炒白術、澤瀉、萆薜、淡黃芩、金毛狗脊各10克,川芎6克,每口1劑,連服2劑。如感腰痛,可加續斷1 2克,再連續服用4劑。

以上是前人總結的安全藥方,雖說是安全藥方,準媽媽也要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