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世界船王”包玉剛——“海龍王”鏖戰香江 4.“海龍王”成就世界船王
◎世界船王
包玉剛的第二步就是改變當時大多數船員抱著“混口飯吃”上船的認識,他開辦了“環球海員訓練學校”,免費訓練海員。經過培訓,包玉剛的船隊裏產生了一批有學識、有技能、有士氣、有歸屬感的“子弟兵”,包玉剛的船隊為租船商提供了“最佳服務”。
包玉剛對所屬船隊實行分權管理,每一條船就如同一家獨立的公司,這樣既可以節省管理成本,調動每條船的積極性,又可在一條船虧損時不致影響其他船隻公司。
在分權管理的基礎上,各船公司的秘書和會計業務則集中由管理公司管理,管理公司向各船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通過這種分散與集中緊密結合的管理方法,包玉剛有效地控製著他的船隊。
1956年,埃以戰爭爆發,由於蘇伊士運河關閉,貨物積壓嚴重,海運業務十分興旺,別人勸包玉剛趁此機會大賺一筆。但獨具慧眼的包玉剛仍然按照舊的租金為東南亞的老雇主運貨,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
果然,十幾年後,埃以休戰,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幹,還要耗費驚人的費用去維修、管理。而包玉剛的船仍然穩紮穩打地立足於東南亞,業務蒸蒸日上。
60年代初期,包玉剛想把他的租船業務擴展到英美石油公司,雖然這些大公司把價格壓得很低,但因為時間長,看起來好像很吃虧,其實中間有著很大利潤,就這樣,包玉剛穩中求勝,在海運這個充滿風險的行業中脫穎而出。
有了雄厚的資金來源,有了良好的經營方式,環球公司的船隊迅速壯大,1974年,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在美國曾拜訪了包玉剛,風趣地對他說:“搞船隊雖然我比你早,但與你相比,我隻是一粒花生米。”
1975年,包玉剛的船隊噸位躍居世界首位。1977年,包玉剛船隊的噸位遙遙領先,達到1347萬噸。1980年,環球達到巔峰,船數達到200多艘,總噸位達2000萬噸。
當時,國外報紙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紹包玉剛,用的標題是《比奧納西斯和尼亞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剛的船隊總噸位達到2100萬噸,比美國和蘇聯的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創造了華人商業史上的奇跡。
◎腳踏實地工作,身體力行做事
有多大的成功,就會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一樣,包玉剛之所以能夠稱王於海上,是因為他刻苦鑽研、勤奮不已,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海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千頭萬緒的航運經營知識。
包玉剛又是半路出家,怎麼就變成了專家,包玉剛的回答很簡單:“看看書嘛!”僅僅幾個字,看似輕描淡寫,寓意卻是十分深刻的。包玉剛好學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這種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滯,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