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初涉航運界的時候,由於資金的關係,購置的都是一些舊貨船,船齡也較長。就在包玉剛為舊船經常需要修理,給資金和經營管理造成不小的浪費和困難而煩惱不已的時候,恰逢日本政府著手複興本國的造船業,國外企業向日本船廠訂購船隻,可享受低息貨款。
有此機遇,包玉剛當然不會錯過,於是,他便以較少的資金,淘汰舊船,更換新船。1962年11月,包玉剛訂購的16000噸的“東方櫻花號”在日本船塢下水,標誌著船隊更舊換新的開始。
在此之後,彙豐銀行又和包玉剛合作,成立了“環球船運投資有限公司”,而包玉剛在彙豐的地位也穩步上升。後來,包玉剛更是榮任彙豐銀行的副董事長,成為了彙豐銀行曆史上首位華人董事,同時也是亞洲的第一人。
【創富經】與銀行建立千絲萬縷的聯係
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處理好與銀行的關係,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麵對金融危機的餘波,企業處於不利的經濟環境下,應當與銀行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怎樣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要在發展中求生存、創效益,資金需求是最大的難題,如何爭取銀行的支持,力爭以最小的資金投入獲取最大產出,應積極做到“三個正確”。
(1)正確認識信用問題
信用不是任意借貸,而是有條件的借貸行為,即借貸雙方都有願意的真實表示,借款方必須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銀行和企業同是信用關係的兩個主體,二者之間的信用關係是以等價交換為原則的,是一種協調、信任、互利的關係。銀行作為信用主體之一,通過借貸方式供應企業資金,企業對資金有使用權,但所有權仍然屬於銀行;企業作為信用另一主體,也必須遵守信用,按期歸還貸款並支付一定的利息。企業不能強要貸款,也不能賴賬不還,否則二者之間的信用關係將難以維係。
(2)正確看待資金需求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可以說,資金能夠使一個效益好的企業如虎添翼,也可以使一個效益不好的企業起死回生。但是,資金的投入必須以是否產生效益為前提,看似資金供應不足,缺口大,實際是生產成本高,銷售不理想,資金占壓過多,不是真正的有效資金需求。因此,企業要算好資金需求賬,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銀行對資金需求的供應,要服從國家政策,要考慮投入效益,也要根據自身資金實力決定。在銀行投入不能完全滿足資金需求的情況下,企業要能理解,絕不能搞非法集資活動。
(3)正確維護銀企關係
銀企關係是一種魚水關係,實際上也是一種對稱關係。這種關係以信用為基礎,以互惠互利為目的,靠雙方共同維護。企業要靠銀行的信用支持,銀行也要靠企業的信用支撐;銀行應該支持企業,企業也應該維護銀行的債權。企業借款時要真實反映有關問題,貸款後要按時還本付息,並主動接受銀行對其財務和借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