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華人首富”李嘉誠——商界超人的絕代計謀 6.建立自我,追求無我(1 / 2)

第一章“華人首富”李嘉誠——商界超人的絕代計謀 6.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既要胸懷博大,又要慎思篤行

把事業做大,最根本的一點在於領導者的經營智慧、人生態度。以什麼樣的思維方法做事,往往就有什麼樣的結果。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座右銘,同時也是他的切實生活體會,也是企業領導的至高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讓自己強大起來,要“建立自我”;同時,要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會當中,不要給大家壓力,讓大家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來接納你、喜歡你,這就是“追求無我”。它體現了一個人博大的胸襟和寬廣的視野。

李嘉誠認為,要成為一個優秀領導者,首先要懂得自我管理,逐步建立起自身尊嚴。為此,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常常以古代的哲學思想來作為自己修身養性之道。他說:“老子教人大智若愚,深藏若虛,凡事要留有餘地,才是待人接物的最高準則。”

做生意這麼多年,李嘉誠身邊的誘惑很多,但是他在關鍵時刻總能克製自己,靠的是對自己嚴格要求;經商的風險也是無處不在的,李嘉誠在商海遊弋多年,卻穩如泰山,靠的也是強大的自製力,不做投機買賣。

其實,許多時候機遇確是明明白白地向著每個人走來的,人們也是看清它可能帶來的多種結果。但最後,成功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要麼錯失了機遇,要麼因為過於魯莽而遭遇滑鐵盧。這說明,企業領導人嚴格要求自己,控製自己的貪婪、懶惰,才可以有所建樹,確立一個強大、有作為的人。

◎與人分利則人我共興

一個人建立自我、功成名就以後,聲望、實力都會超越常人,表現出很強勢、高高在上的一麵。這時候,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就顯露出一個人的智慧,也決定著他的成功能夠延續多久,事業能否再上台階。

李嘉誠的做法是,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會當中,放低自己,抬高別人,並與人分享成功。“在生活中作為一個人,要建立自己對生活的自信心,但同時也要做到追求無我。”這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成功境界。

比如,在請別人吃飯的時候,李嘉誠會提前到酒店的電梯口等客人到來,當客人從電梯中出來的時候向他們發名片。吃飯之前,每位客人抽兩個簽,一個是照相的位置,另一個是吃飯的位置,來客人人平等,隨機而安,讓大家感覺很舒服。客人離開的時候,他會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別,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走。這種低調的作風,令人很受用,也很讓人欽佩。

如果說社交場合這種麵子上的功夫不足以看出李嘉誠“追求無我”的精神,那麼與人分利的做法,就把他的分享之心表露無疑了。

(1)讓下屬分享利益

李嘉誠不但重用下屬,而且很顧及他們的利益,當事業有發展的時候,會及時讓下屬分享利益。例如,馬世民離職前,在和黃的年薪及分紅共計有1000萬港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至於馬世民的其他非經常性收入,則很難計算。

商人在商言商,皆為利來。李嘉誠懂得體恤下屬,讓下屬分享利益,從而使集團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這樣的結果是,李嘉誠滿足了員工需求,就可以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工作中創造一種有利的態勢,而無需自己費心費力。

比如,李嘉誠很注意研究員工的個性與需求,堅持情境領導的方法,即針對不同員工和不同境況采用不同的領導方式。他始終堅信的一個領導原則是:“指揮千人不如指揮百人,指揮百人不如指揮十人,指揮十人不如指揮一人。”這是“追求無我”原則在領導工作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