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華人首富”李嘉誠——商界超人的絕代計謀 5.信譽的推銷才是生意的本質
◎隻有誠實,才能戰勝一切厄運
當年,李嘉誠準備辭去塑膠公司的工作而自己創業時,向老板坦誠地說了內心的想法:“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
老板聽了這些話雖然很生氣,但是對李嘉誠的坦誠卻很佩服。也難怪,換做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跟老板這樣開誠布公的。就這樣,李嘉誠懷著愧疚之情離開了原來的公司,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人誠實處事,老老實實做人,看似愚笨,其實是一種大智慧。而李嘉誠正是靠“誠實”,渡過了一次一次生意難關。
和許多人一樣,李嘉誠創業之初,也有不適應症。開辦了塑膠廠以後,他遇到了銷售問題,工廠甚至瀕臨倒閉,上下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剛開始,李嘉誠不敢承認自己的經營失誤。後來,在母親的教誨之下,他才終悟出“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
接著,李嘉誠召集全體員工開會,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損害了集體的信譽,還連累了大家。然後,他才宣布裁員的決定,並保證:經營一有轉機,辭退的員工都可回來上班。此後,他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
李嘉誠的誠實和誠信,贏得了人們的諒解。留下來的員工士氣大振,比以往更加賣力地工作;銀行放寬償還貸款的期限,但在未償還貸款前,不再發放新貸款;原料商也放寬付貨款的期限,並提出需要再進原料,必須先付70%的貨款。對此,李嘉誠都接受了,並狠抓經營管理,結果度過了危機。
企業發展走上正規,生意有了好轉,李嘉誠立即兌現了對員工的承諾,根據個人付出的大小進行獎勵,並通知原來辭退的部分員工,隻要願意回工廠上班,就立刻過來。而銀行、原料商等單位通過這次危機,見證了李嘉誠的誠實、守信,都願意跟他繼續合作。
就這樣,李嘉誠依靠誠實經營,使長江塑膠廠終於走出危機,為以後商業帝國的締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信譽的商人會得道多助
1979年某一天,李嘉誠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基礎上,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彙豐銀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
彙豐銀行讓售李嘉誠的和記普通股,價格隻有市價的一半,並且同意李嘉誠暫付20%的現金(即1.278億港元),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發生了呢?
事後,彙豐銀行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長江實業近年來成績良佳,聲譽又好,而和黃的業務脫離1975年的困境踏上軌道後,現在已有一定的成就。彙豐在此時出售和黃股份是順理成章的。彙豐銀行出售其在和黃的股份,將有利於和黃股東長遠的利益。堅信長江實業將為和黃未來發展做出極其寶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