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心理學看情感中的一些問題 第四節 讓下屬從心理服從你
領導向來要總攬全局,但這並不意味著事無巨細親曆親為。領導的本質是心理領導,一個讓下屬從心理上服從的領導,才算是真正意義上成功的領導。
·學會對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個體對於輸入信息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與常態相反的逆向反應。在一個部門或單位,領導者可能對下屬產生逆反心理,下屬也可能對領導者產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兩極性,其影響可能產生好的結果,也可能產生不良後果。逆反心理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有著社會的、心理的、主客體等多種原因。這裏,僅從領導者主體方麵來探求下屬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如何正確處理。
領導者的以下行為易使下屬產生逆反心理:
(1)獨斷專橫。有的領導處事、為人“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手遮天,獨斷專橫,並且好動肝火,待人不能心平氣和,對人缺乏關心態度,久而久之,下屬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2)過分責備。當下屬工作中出現失誤,領導者不是設法幫助其找原因,而是不問青紅皂白,不分事大事小,劈頭蓋腦地批評、責備,使本來情緒不穩的下屬漸生反感。
(3)片麵評價。對於下屬的言談、舉止及成績或缺點,不是依據客觀事實進行評價,而是不管對與錯,凡不符合他的口味的事,就抓住一點,不及其餘,進行片麵評價;即使成績很突出,領導者也視而不見,隻對下屬的弱點與不足進行評價。
(4)強製實施。認為自己高明,所以,不管決策正確與否,也不管下屬是否願意,一味采取自上而下的壓製,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
(5)濫用處罰。對下屬的管理本應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基礎,但有的領導者不願或不會做思想政治工作,動輒講處分、搞懲罰,使下屬望而生畏,產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規律可循。因而,對於那些主要因領導者的原因引起的下屬逆反心理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化解。
(1)克服“上位心理”,與下屬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一些自以為是的領導者,易形成一種居高臨下的心理態勢,這通常被稱作“上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領導者,處事待人往往自以為是,不善於接近群眾。這樣,時間久了,其不正確的領導行為與方式,可能使下屬產生逆反心理。高明的領導者關心下屬,善於運用愛撫親和藝術,發揮下屬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善於幫助下屬進步與成長。一句話,就是善於克服“上位心理”,與群眾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2)克服“領導高明”的心理定勢,善於吸納下屬的優秀品質。消除逆反心理,還要克服“領導高明”的心理定勢。自恃高明的領導者,總是把他人看得過低,認為自己本事大,自己的見解總比他人出色,所以,很容易否定他人。一個稱職的領導者,必須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下屬。須知,任何人都有優點與缺點,再卓越的領導者也不可能事事處處比下屬高明。因此,領導者在與下屬交往中,應多看其主流,多看其長處,全麵、正確地認識和評價下屬,進而主動地學習下屬的優秀品質和長處。
(3)增強“自我調控”意識,胸懷開闊,寬以待人。在日常工作中,領導者要增強自我調控意識,做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製、自我監督。而這樣做,必須是以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為基礎。隻要領導者胸懷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既與意見相同的下屬交朋友,也與意見不同的下屬交朋友,下屬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嗎?即使下屬有了逆反心理,還怕不能化解嗎?
·冷靜分析、華解下屬的怨氣
在職場中,管理者與下屬的交流是非常多的,有的時候,為了工作、為了薪水或其他某些事情甚至會產生分歧。管理者在麵對下屬的牢騷、怨氣的時候,要保持冷靜的態度深入分析問題的實質,準確把握下屬的心理,然後給予答複。如果下屬的牢騷話有一定道理,管理者應引起重視;如果下屬的牢騷話純屬爭一己私利,發泄個人怨氣,管理者也應做好疏導說服工作,不可聽之任之。那麼當下屬發牢騷時,管理者怎麼說話才更恰當呢?
首先要注意冷處理,用緩兵之計查明實情。下屬有怨氣、發牢騷時,往往處在情緒衝動中,此時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處理的策略。這是一種緩兵之計,可以暫時緩衝矛盾,贏得時間了解實際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某局老職工張某在年終評比後找到該局楊局長發牢騷。他情緒激動地說:“我們這些人隻會老老實實憑良心幹工作,不會表功。可是局裏評先進也不能總是評那幾個‘榮譽專業戶’,我們這些老職工難道就不先進了嗎?”楊局長給老張倒了一杯茶,說:“老張,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等我了解一下情況一定給您滿意的答複。”老張見楊局長這樣說話,氣消了一些,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了他的看法,同時彙報了他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老張幹的工作有一些確實是局領導不知道的。後來,楊局長通過調查了解證明屬實,把情況提交局領導會議研究。最後,決定追加老張為先進工作者,妥善地解決了這件事。
其次要注意用兩分法看問題,辯證剖析弄清問題的症結。發牢騷的下屬看問題的立足點往往隻在自身,缺乏全局觀念,可能比較片麵、偏激。對他們進行說服,應該運用兩分法,剖析辯證關係,辨明是非,全麵地看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從而打開他們的心結。
某實驗室的一位管理員劉某,在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評中沒有評為“優秀”,心裏不服氣。找校長孫某發牢騷說:“我一年來按時上班,風雨無阻,為教師準備實驗從未出過差錯。我管理的實驗室一塵不染,實驗用品陳列整齊,為什麼我就不能被評為‘優秀’?”孫校長耐心地解釋道:“不錯,您確實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同誌,出勤好,履行實驗員的崗位職責也到位。按學校的規定,您可以得到全勤獎金和實驗員的崗位津貼。但是,專業技術人員評優,還要看在專業領域是否有建樹。評上優秀的幾位同誌,在這方麵都做得好。如果來年您在這方麵再努一點力,我認為您還是很有希望的。”孫校長的一番話,說得劉某心服口服。孫校長很好地用了兩分法,既講明了實際情況,又化解了下屬的怨氣。
再次是巧用激將法,反彈琵琶促奮進。請將不如激將。有時對發牢騷的下屬,不妨運用激將法,有目的地用反話刺激對方,使對方從自我壓抑中解脫出來,並激發他的上進心、榮譽感和奮發精神,從而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某局機關辦公室秘書小王具有大專學曆,每當他看到那些學曆不高的人發了財,心裏就很不服氣。一天,他向該局江局長發牢騷說:“現在的社會,學曆低、膽子大的人掙大錢;學曆高、膽子小的人掙不了幾個錢。”言下之意是埋怨待遇太低。對此,江局長說:“現在的社會講究真才實學,學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強,能力強的人也不一定學曆就高。別人有出息,不要不服氣,有本事你給我露兩手瞧瞧。咱們局下屬有幾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正缺有能力的廠長、經理。你敢不敢立軍令狀,下去把企業搞活,如果達到目標局裏一定重獎你!”這話對小王的觸動很大,他想自己好歹是正規大學畢業的,與其整天窩在機關裏無所事事,倒不如下去大幹一番。於是,他真的要求下企業當了廠長。後來,經過他的努力使企業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