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做一個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執行,不找任何借口
“我現在手頭忙,沒有精力做這件事”,“市場部的數據傳得太遲了,要不我下周給方案”,“下次我一定會做得很好”,“這方麵的事,我以前沒涉及過,恐怕做不好”,“我這幾天感冒了,身體很不舒服,所以沒做好”……在工作中,像這樣的話我們聽到得不少。
說到底,這是在為推諉工作、推卸責任找借口。這反映出一個員工職業道德的缺乏,執行力的虛弱。
企業需要這樣的好員工:麵對上司交待的任務,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打折扣地想盡辦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即使最後任務沒有按時完成,甚至是做砸了,也不找借口推卸責任。
企業經營決策層花費很長時間、很多人力物力做出一個決策,如果各級員工在一層層落實決策時,不能原原本本地實現策劃案,這個決策帶來的效果就會遠遠偏離當初的設想。所以,能夠不找借口地執行任務的員工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關於這一點,海爾的總裁張瑞敏深有感觸,他曾經感歎說:“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六次桌子,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要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也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是擦五次、四次、三次。”可見,在國內一些企業裏,執行力弱到什麼程度。這在商業競爭中會帶來很大的負麵影響,正是在這些細節上不注意,才導致中國製造業在整體水平上落後於日本。員工完成任務的力度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企業發展了,員工才能受益、才能發展,相信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企業越來越差。所以,一個聰明的員工應該勇於接受任務,一聲不響地去執行。主管讓小王寫一份項目報告,小王嘟嘟囔囔很不情願,因為報告一向都是小胡寫的,主管看他那不情不願的樣子,隻好改讓小胡去寫。其實,主管不是不知道這一點,隻是小胡現在正忙著,而小王也經手這個項目,對項目的情況非常了解,也沒規定寫項目報告由小胡專門負責。對主管的指示,如果小王選擇服從會是一種聰明的做法。這社會圈子裏,人人都有要服從的人,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既然處在服從者的位子上,就要遵照指示去做。服從者必須暫時放棄自我獨立性,全心全意遵循被服從者的想法。隻有學會了服從,才會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更透徹地理解上司的要求,也才能夠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企業的整體利益。
服從應該是一種絕對的執行。“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這麼執行下去,就容易使決策的落實打折扣。一個決策從無到有,從準備到實施,經過了很多人的分析、思考和策劃,已經非常成熟了。到你的手裏,你可能因為考慮得不周全,因為思維、信息、能力、經驗的局限而看不明白決策的意義,就主觀臆斷說它不對,這顯然會出問題。再說,你處在服從者的位置,你的任務就是服從並執行,如果再花精力去判斷決策正確與否,這就等於是資源浪費。相信每一個英明的上司下每一個指示,都要經過縝密思考,不會隨便發號司令。時刻記著,你的工作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