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些道理,剛工作時就該明白 2?為價值工作還是為薪水工作(1 / 2)

一、這些道理,剛工作時就該明白 2為價值工作還是為薪水工作

馬斯洛理論告訴我們:工作為了薪水,隻是人們最低層次的需要;而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和要求。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工作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因而,工作是為了價值而不是僅僅為了薪水這個簡單道理,剛開始工作就應該弄清這個道理。

如果明確了工作是在為自己,那就很容易回答“為價值工作還是為薪水工作”這個問題了。既然工作是為自己,那也就是說,根本的目標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僅僅是每個月能夠拿到多少薪水。

從我多年的職業谘詢體會來看:在不少人眼裏,薪水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目的。有些人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采取一種超然的態度,“給我多少工資,就幹多少活”,“不是自己份內事情一律不幹”,“公司的事情能推就推,做多錯多”。表麵看來,這些“精明人”沒有吃虧,但長遠來看,他們卻損失“慘重”:他們逃避工作、推卸責任,整天為眼前的工資傷腦筋;卻忘記了在工資背後深藏的更為珍貴的東西。工作給予了他鍛煉、訓練的機會,工作提升他的能力,工作豐富他的經驗,在工作中他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職業道德,所有這一切所蘊含的是他將來提高薪水和提高職位的根本基礎。

那種“短視”的“等價交換”:“我為公司幹活,公司給我工資,我對得起自己的工資”——讓“短視者”錯失了諸多機會。這其實是現代版的“買櫝還珠”,拿到了薪水,卻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或許公司正在為其升職、加薪而讓其多有機會工作鍛煉,但他本人卻不能正視這些,因此丟掉可以獲得成長、技能和經驗的機會。

另外,許多人很容易拿薪水的豐厚程度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在他們的眼中,薪水就等同於一切,包括知識、經驗、興趣、快樂等等,似乎隻要有豐厚的薪水,那麼這些就都會隨之而來。薪水是這種人的身價標誌,他們對此都有著十分遠大的理想,剛出校門就希望自己成為年薪幾十萬的經理;剛創業,就期待能像比爾·蓋茨一樣領袖群倫、富甲一方。這顯然是一種不良的心態。

希望總是美好的,但必須切合實際,有可操作性,對自己的發展是積極、有益的。因此,剛工作就必須樹立為價值而不是為薪水工作的意識和信念,這樣才能將你的所有努力和汗水導向成功的坦途,才能縮短達到成功的距離和時間。

我承認,從短期的目標來看,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這隻是前進路上保障你意識無憂的基本條件,而這種需求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是最低級、最容易得到滿足的,人最高層次的目標是實現自我的價值,這也是人的一生竭力追求的終極目標。

所以我告訴我的客戶說,工作不是為了討多少薪水(薪水隻是我們工作回報的一部分),而是在工作中能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經驗,它是人們實現自身價值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很顯然,後者才是人們看中和追求的。

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決不是唯一的一種。一個人如果隻為薪水而工作,沒有更高遠一些的自我提升和發展的意識,工作起來也就沒有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動的在接受,比如公司策劃的一些需要員工積極參與的活動,隻要不是下硬性任務到頭上,而是希望員工自主參與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流產,這樣公司的活動也沒法開展,總是被強迫做事,自己也會覺得很累。

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雖然工資應該成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從工作中能真正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卻不隻是工資卡中的數字。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麵包,那麼生命的價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僅僅隻有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更高層次的動力驅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訴自己工作就是為賺錢——人應該有比薪水更高的奮鬥目標。

你必須承認,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最明顯的事實是,工作可以帶來收入。但也是這一明顯的事實蒙蔽了不少人的心靈: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由於你不能正視自己的工作、輕視工作,很多人倍感工作的壓抑和煩悶,工作自然也就做得不好,隻是被動地適應生活,生活質量也不高。這就是工作質量決定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