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
昭君是公元前33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係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170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係時弛時張。漢武帝即位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漢武帝即位以後,由於國力充實,遂由和親政策改變為戰爭政策,以防禦性戰爭作為解除匈奴貴族入侵和威脅的手段。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匈奴接連大敗。後來再經過公元前71年漢與烏孫的聯合出擊,匈奴再次慘敗,屬部也乘機起來向它進攻。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和漢朝對抗。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了分裂,五個單於互相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叫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了。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到長安朝見皇帝。漢宣帝用很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給他送去34000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想跟漢朝和好。沒過幾年,漢宣帝死了,即位的是漢元帝,這時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又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元帝派兵打敗了郅支單於,把他殺了。呼韓邪單於的地位就更穩固了,為了表示與漢朝和好的誠意,公元前33年,他又一次來到長安,要求和親。
以前,和親都要挑選公主或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去,於是,派人到後官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皇上就認她做公主。”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沒有自由,像關在籠中的鳥兒一般,都巴不得有一天能出宮。但是想到去遙遠寒冷的匈奴,卻又不樂意。
有一個宮女王嬙,也叫王昭君,為了自己的終身,就自願到匈奴和親。於是就把她的名字呈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選個好日子,讓呼韓邪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見到妻子這樣美麗,十分高興。相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這樣漂亮,十分後悔。他想把王昭君留下來,可是已經晚了。
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氣,便命人把昭君的畫像拿來,模樣兒倒是相似,就是看起來不可愛,比昭君本人差多了。
漢代的宮女進宮,一般是見不到皇帝的,都是畫工畫了像,再讓皇帝挑選。有一個畫工叫毛延壽,喜歡收受賄賂,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送點禮給他,他就把容貌畫得美一點。王昭君是個有骨氣的女子,她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查清了真相,一氣之下,就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匈奴的日子裏處處尊重匈奴的習俗,精心服侍單於,愛護臣民,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經常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在王昭君生活的年代裏,匈奴和漢朝和平相處,6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而“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人們流傳下來,並被後世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