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經商是一種大智慧 虛張聲勢的智慧(1 / 2)

第一章 智——經商是一種大智慧 虛張聲勢的智慧

《孫子兵法·軍爭篇》中說:“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意思是說,用兵打仗要依靠詭詐多變取勝,根據是否有利采取行動,根據情況集中或分散部隊,變化使用兵力。孫子認為:行動要靠利益驅動,權變要根據需要分分合合;軍隊行動要做到:快速時像疾風一樣橫掃一切,徐緩時像林木一樣慢慢搖擺,攻擊時像烈火一樣熊熊燃燒,防禦時像大山一樣巍然屹立,隱蔽時像陰雲一樣遮蔽日月……瓜分敵人的利益,都要權衡利害然後行動。

《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用於現代商業之中,實際上就是“虛張聲勢”。在這方麵,滿腹經綸的儒商喬致庸可稱為實實在在的大行家。他曾兩次使用“虛張聲勢”之計,第一次穩住了上門討債的債主,第二次成功地迷惑了競爭對手,並最終將其擊垮。

喬家在包頭的複字號由於與達盛昌爭做高梁霸盤而陷入絕境,遠在祁縣、久病在床的大東家喬致廣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怒火攻心,撒手西去。喬致廣去世的消息傳遍了喬家堡內外,一些受到達盛昌蠱惑的生意夥伴斷定喬家即將破產,立即上門催討債務。

在這種情況下,喬致庸不露聲色地告訴債主,喬致廣去世前,已派人去東口拉銀子了。現在喬家要辦喪事,喪事辦完,東口的銀車一到,馬上就還他們銀子。

那些債主將信將疑,隻好觀望等待。喬致庸放出這個“煙幕彈”之後,立即四處求借,最後終於得到太穀縣大商人陸大可的幫助,借來銀子穩住局麵。

使用“虛張聲勢”之計的關鍵是迷惑對手,絕對不能讓其看出破綻。喬致庸第二次使用這一招時,更是滴水不漏,讓競爭對手一步步沿著他設計好的圈套鑽了進去。

來到包頭後,喬致庸首先放出風來:“喬家自祖宗以來,做生意向來不做霸盤,可這回不同,有人把我大哥逼上了死路,我就犯它一回忌,把這個高粱霸盤做下去,做到底!”有人對他的話表示懷疑時,喬致庸在酒席上借著“醉意”,欲語還休:“啊……這個我就不方便告訴諸位了。大家都是商人,再談下去就是敝號的機密了。”這樣一來,達盛昌對喬致庸的話信以為真,馬上大量收購高梁。喬致庸則順水推舟,將積壓的高梁賣給達盛昌,成功地解救了複字號的危局。

虛張聲勢的智慧是《孫子兵法》中“兵不厭詐”這一軍事思想的具體實施辦法,在經商活動中,尤其是在談判中運用得當,會取得相當神奇的效果。

婁維川,是山東煙台市塑料編織袋廠廠長,在引進一套塑料編織袋生產線的談判中,巧用“虛張聲勢”之計,不僅達到了預期目的,而且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1984年,婁維川從青島得到信息,日本某紡織株式會社正準備向我國出售先進的塑料編織袋生產線,遂當即到進口過類似設備的青島、濰坊等國營大廠實地考察,了解其性能及運轉情況,並確認引進可行。

1985年春,婁維川以煙台市塑料編織袋廠廠長的身份在青島開始與日方談判。

對方主要代表是國際業務部的中國課課長,他起立發言:“我們經銷的生產線,由日本最守信譽的3家公司生產,具有80年代先進水平,全套設備的總價是240萬美元。”課長報完價,漠然一笑,擺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氣。婁廠長微微一笑,心想,你嚇唬誰呀!以前中國進口的同類設備,貴的180萬美元,便宜的才140萬美元,見了“土老帽”,還真是獅子大開口!

婁維川緩緩站起身,聲音朗朗:“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你們的設備性能與貴國某某會社提供的產品完全一樣,我省某某廠購買的該設備,比貴方開價便宜一半。因此,我提請你重新報價。”

首次談判到此結束。

第二天,日本人把各類設備的價格開出了詳細清單,報出總價180萬美元。經過激烈的爭論,總價壓到了130萬美元。日方表示價格無法再壓。隨後在持續長達9天的談判中,共計談崩了35次,雙方互不妥協讓步。

“是否到了該簽字的時候了?”婁廠長苦苦思索著,回顧談判整個曆程,前一段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價,我方就地還價,處於較被動的地位,如果對方以為中國方麵是抱著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與他們進行壓價談判時,就難以再叫他們讓步。於是婁廠長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采用“虛張聲勢”的策略和另一家西方公司做了洽談聯係。這一小小的動作立即被日商發現,總價立即降至120萬美元。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