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經商是一種大智慧 起用新人的智慧(2 / 2)

偶爾有一次,史瓦茲去一家服裝店推銷衣服。不料店老板一眼就發現了衣服的毛病,並且開門見山地指出:“這種衣服就連三流設計師設計的水平也達不到,或許你的公司裏根本就沒有設計師。”店老板的一句話令史瓦茲感到十分羞愧,可是,他同時驚喜地發現了眼前這位老板獨到的眼光,以及他對服裝設計的專業見解。於是,他主動同店老板攀談起來。

店老板當時十分傲氣地說:“別看我隻是服裝店小店主,可是,說實在的,我還真對你們這些服裝業的大老板不看好。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除了固執之外,有幾個真懂設計?恐怕你們連美感的觸角還沒長出來呢?”

史瓦茲被說到了要害之處,但他並不介意店老板的傲慢,因為他明白,自負的人往往都有些真本事,這不正是他想要找的人才嗎?

其實,這位店老板真是一位設計高手,在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曾在三家服裝公司工作過,離開的原因隻有一個,都是因那些不懂設計的老板對他提出的設計方案非但不給以嘉許,反而挑三揀四,甚至對他橫加斥責。他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忍無可忍之下,幹脆一走了之。到後來也就無心再從事服裝設計,而是轉行做起了買賣。難怪他對服裝公司老板的成見有這麼深。

史瓦茲當時非常誠懇地請店老板到公司工作。沒想到店老板竟大叫起來:“我寧願餓死,也決不做設計師!”史瓦茲明白自己目前是沒法說服他的,隻好再找機會。

還真讓史瓦茲猜中了。經過一番深入了解,史瓦茲知道這位店老板叫杜敏夫,正值而立之年,是位名副其實的設計天才,隻是由於懷才不遇,脾氣暴躁而被埋沒。這使他將杜敏夫請來的決心更強烈了。於是,一次不成,二次,二次不成,三次……他“三顧茅廬”、“禮賢下士”,三番五次登門求才,最後,杜敏夫終於被感動了,接受了史瓦茲的邀請。

史瓦茲知道自己在設計上是門外漢,才幹遠不及杜敏夫,所以吸取了前三個老板的教訓,從來不會給大膽提出設想的杜敏夫當頭一棒,而是很尊重杜敏夫的設計方案。在史瓦茲的大力支持下,杜敏夫建議史瓦茲大膽采用當時最新的衣料——人造絲,並且設計出了好幾套新款式服裝。史瓦茲是當時第一個采用人造絲做衣料的人。由於搶先這一步,一下子為史瓦茲的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收益。他個人在服裝界也是名聲大噪。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選拔人才時如果論資排輩,隻能壓製人才。然而,任意打破提升的常規,提拔的人太多,升遷的速度太快,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業績如何無法考察

張居正用“器必試而後知其利鈍,馬必駕而後知其駑良”來說明人應該試用,方知其才能。考察人才的德、能、勤、績,以業績為主。如果提升太快,則無法考察了。

——不利於人才的成長

有些人因提升過快,根本沒有足夠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時間,升遷上去也隻能是空殼一副。

——不利於工作取得成效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來不及施政就升遷,還能有長遠打算嗎?其事業心、責任心怎能不受影響?

——促使當官欲望增長

有的人有心當官,無心幹事,這山望著那山高,在一個台階上還沒站穩,就想“挪挪窩”,甚至厚著臉皮伸手要官。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嚴格控製超前升遷。

實際上,管理者也可以在不立即給予晉升的情況下重用人才。同時,也應該讓人才明白,雖然他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在一個組織內,任何晉升都必須等待適當的時機。為了不叫人才感到失望,雙方可以達成默契,晉升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太快了無濟於事。

因此,提拔人才不要太快,最好有個過渡階段,把握提拔人才的“尺度”,不可由一個極端馬上走向另外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