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新世紀伊始,在“網絡股”泡沫破滅的寒流還未侵襲中國,國內通信業增長速度仍在20%以上的時候,任正非發表《華為的冬天》,預言“冬天”將會來臨,告誡全體員工要居安思危。
他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曆史規律。”
進而他又為員工分析道:“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麵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當時從華為公司內部情況來看,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和規模擴大,內在的組織管理矛盾日漸突出,以反官僚化為核心內容的組織變革問題也越來越緊迫。任正非已經清醒地預感到華為的危機,以及如何按照《華為公司基本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網絡式組織結構,徹底地進行激勵性工作再設計等一係列問題都迫在眉睫。
眨眼之間,“冬天”說來就來。2001年由於中國電信分拆及產業重組,同時歐美電信市場迅速飽和致使國際光纖通訊產品大量湧入我國,使國內光纖通訊市場縮小許多,華為公司本打算傳輸產品銷售額200億元的計劃落空,最後縮減為80億~90億元。
當然,“華為的冬天”實際上並非隻是華為公司的冬天。正因為時刻抱有危機意識,任正非才能在互聯網一片紅火之時發出:“冬天一定會到來。而網絡股的暴跌,必將對二三年後的建設預期產生影響,那時製造業就慣性進入了收縮。眼前的繁榮是前幾年網絡大漲的慣性結果。記住一句話‘物極必反’,這一場網絡、設備供應的冬天,也會像它熱得人們不理解一樣,冷得出奇。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能活下來。”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樹立危機觀念,這個民族就潛藏著巨大的危機;一家企業如果沒有樹立危機觀念,這個企業的前景就令人十分堪憂。即使已經擁有了輝煌的事業,也應該始終保持危機觀念,要始終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舊的競爭對手被你打敗了,還會有新的競爭對手不斷地湧現出來。所以,無論已獲得多大成功,危機觀念也不能丟,唯有如此,一個企業才能長盛不衰。
從豐田在管理中時刻貫徹的危機意識,到任正非預見性的《華為的冬天》的內部講話,不難發現,企業處在一個難以預測的環境裏,如果你沒有危機意識、缺乏迎接挑戰的多種準備,可能競爭不到一個回合,就被競爭者斬於馬下。
在現代商戰中,每個企業家都麵臨著各種各樣的決策,既有全麵性的戰略決策,也有局部的日常決策。如果不能做到憂患在前,預占先機,見微知著,未雨綢繆,臨時抱佛腳應對危機難免不在忙亂中出錯。憂患既給人警醒,又給人明智。那麼,作為一個企業家又該如何從同行的危機意識中得到借鑒,為我所用呢?
——居安思危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說,隻有居安思危才能生存,而那些死亡者大都是安樂的報應。美國英特爾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葛洛夫有一句名言:“惶者生存”。海爾集團CEO張瑞敏也時刻告誡自己:“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臨深淵,永遠如履薄冰。”
——培養敏銳的市場意識
這種意識源自企業家的遠見力。當麵臨突如其來的棘手問題時,不僅能判斷問題出在哪兒,也知道應該到哪裏或如何找到解決方案。
——要有魄力
通過許許多多實踐經驗的鍛煉,企業家可以培養自己的辦事魄力。失敗不可怕,但需要從失敗或挫折中得到教訓,同時要有冒風險的勇氣和承擔風險的魄力。
——做好危機應對計劃,以防萬一
應對偶發事件的應急計劃非常重要,它使企業家時刻準備好應付不可避免的變化所導致的目標改變。如果你在執行任務前製定好周密的計劃,當出現意外情況時就能順暢自如地解決,甚至連客戶也不會注意到意外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