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明禮貌——融入群體的資本 步驟四:培養孩子在待客做客時的禮貌行為
朋友托馬斯要來拜訪,科斯特納先生叫出自己的兒子格裏斯沃德,教會他如何招待客人。托馬斯剛進門,格裏斯沃德就熱情地對他說:“歡迎您,托馬斯叔叔。”然後領著托馬斯入座,並給他端來了茶水。在父親與托馬斯談話時,格裏斯沃德安靜地坐在一旁,既不大聲嚷嚷,也不有意打斷大人的談話。吃飯時格裏斯沃德禮貌地邀請托馬斯入席,席間還為客人添食物。托馬斯要離開時,格裏斯沃德誠懇地說:“您給我們全家人帶來了快樂,歡迎您下次再來。”托馬斯摸著格裏斯沃德的小腦袋,笑著對科斯特納先生說:“這個孩子真有禮貌,光看孩子就知道父母一定是有教養、講文明的人。”
格裏斯沃德的行為是父母教育的結果,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讓他明白了應該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在客人麵前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待人接客或者到別人家做客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的事情,在這些平常的小事中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習慣、教養,因此父母應該在這方麵下功夫,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就像格裏斯沃德的父母一樣,培養出一個懂得待人接物的孩子不僅能夠得到客人的讚賞,還能體現出父母的教養。
寫給父母
在待客做客中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4歲以後的孩子已具有相當的智力和體力,語言變得清晰,動作更加靈敏,對待人接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做父母的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期,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接待來客和到別人家做客這些生活細節,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品德。
當孩子要到親友家做客時,父母一定要事先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禮節,比如: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穿著大方端正;為主人帶一些小禮品,以示對主人的尊重;在親友家不能大喊大叫,要談吐文明、語調平和;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親友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時的禮儀,不能搶先入座,在主人沒有邀請的情況下不能亂動食物;吃飯時不能狼吞虎咽,雙肘不能放在桌子上;告別時要向主人說一些感謝的話,比如“今天真高興”、“能夠到您家做客實在太榮幸了”、“下次請您到我家去做客”等。
如果家中要來客人,父母應該事先做好準備,把房屋收拾幹淨,並且教會孩子以主人的身份招待客人。比如,可以教孩子如何迎接客人進屋,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問客人喝什麼飲料,主動送上,雙手呈接物品;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交談時注意談吐文雅;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親熱地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送客人出門後要站在門口寒暄幾句,說“再見”、“歡迎您再來”等。具體來說,父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教會孩子注意待客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