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承擔責任——忠於人生的考驗 步驟四: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會到責任
在布魯茨特家裏,每個孩子都必須完成一定的家務,連最小的女兒瑪塞爾德也不例外。布魯茨特太太製定了一張工作表,將它貼在浴室的門上,孩子們每天晚上洗澡時都會看到它,對照一下自己這一天的任務是否完成。
“寶貝,你今天好像忘了在貓咪的水盆裏添水。”布魯茨特太太望著隻有5歲的瑪塞爾德,親切地說。
“對不起,媽媽,我今天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明天早上我會為所有人擺好餐具的。”瑪塞爾德愧疚地說。
“科爾比、喬伊,你們倆是很有責任感的男子漢,你們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媽媽為你們驕傲。”布魯茨特太太對自己的兩個兒子說,然後在他們的腮上使勁親了一下。兩個小男孩開心地笑了,歡快地跑進自己的臥室。
從布魯茨特太太教養孩子的方式上可以知道,如果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但可以強化孩子的勞動觀念,還可以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做家務,有助於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惜家庭親情、尊重他人、增強責任感等的優良品質,他們長大以後自然比那些“四體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些專家在對紐約地區456名少年兒童做了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前者比後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這些調查證實了家務勞動與孩子成才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也啟發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認識勞動對孩子的影響。
寫給父母
通過4種途徑,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會到責任
孩子的勞動習慣與責任感是連在一起的,據權威機構分析表明:家務勞動時間與兒童的責任感有顯著關係,即兒童勞動時間越長,其責任感就會越強。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孩子沒有勞動的機會,在家裏什麼活兒都不幹,當他離開父母的時候怎麼能夠在複雜的社會中遊刃有餘,怎麼會得到周圍人們的接受和信賴?
父母要想通過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第一,製作一個日常工作表。
一個學齡兒童可以做的日常工作包括:把玩具從房間的地板上撿起來,收拾碗筷,倒垃圾,給家庭寵物喂食。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製定一個工作時間表,內容是孩子在不同的時間要完成不同的家務,而且他必須按時完成,完成後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這個工作時間表要相當詳細和精確,包括完成任務的具體時間。當時間表完成後,貼在家中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互相監督。父母還可以留下一些空格,以便隨時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