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承擔責任——忠於人生的考驗 步驟二:在家庭中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責任感(2 / 2)

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不僅取決於父母是否具有家庭責任感,還在於父母能否為孩子提供榜樣。在討論家庭中的責任與分工之前,父母應該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個有家庭責任感的人,自己慣用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是否有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之前,先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樣,然後就有可能從抱怨孩子轉而反思自己。如果我們不是一個合格的或者稱職的父親或者母親,比如,做父親的在家裏肆意胡為,絲毫不顧及對家人的影響;做母親的在外邊忙於應酬,既不整理家務也不考慮家人的感受,這樣沒有責任感的父母沒有資格和理由教育孩子。因此,父母如果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榜樣。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創造或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賦予孩子一定的責任,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空洞的說教是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通過賦予孩子責任,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某些不好行為產生的後果,就會讓他們自覺產生一種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心理。

另外,在一個專製的、一切事情由父母決定的家庭裏,也難以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控製得太死、管製得太多,孩子要做的就是服從,就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這樣他們就沒有機會為自己的某些行為負責。我們知道,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途徑是讓他們主動發現自己應負的責任並自主地做出反應,而不是讓他們按照我們要求的方式去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責任感生長的最佳環境,因為在這樣的家庭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父母和孩子是相互獨立的。當然,這種相互獨立並不是各行其是、漠不關心,而是彼此尊重、相互關照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威信能夠樹立,孩子也得到相應的尊重和重視,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也會自覺產生責任感。

孩子隻有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出責任感,才能在更複雜的學校、社會環境中經受考驗,得到修正和磨練,最終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責任感的培養應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具體到抽象。有責任感的孩子能運用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斷力去做出決定,獨立行事,考慮他的行為後果,並且在不影響他人權利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需要。他們明白自己的義務,並主動履行義務,願意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