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獨立自主——擺脫依靠的武器 步驟五: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2 / 2)

第二,讓孩子學會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與交談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可根據交談內容經常發問,如:“這兩者有什麼關係?”“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你的想法有什麼根據?”等問題,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對於已上學的孩子,可采用啟發式,誘導孩子逐步展開思考。當孩子在想問題時,父母不要太心急,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不要輕易把答案告訴他們。孩子答錯了,可用提高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第三,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說明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它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翻開曆史,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科學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強烈好奇心,如居裏夫人、愛迪生、達爾文等,他們都是從幼年時期即有相當強烈的好奇心。當孩子頭腦中有疑問時,他們便開始一連串地問:“為什麼?”父母親如果正確引導,不壓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會越來越旺,因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開始。

曾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銅牌獎及亞太數學奧林匹克銀牌獎的林英豪同學,從小父母就給了他許多思考能力的訓練機會。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經常問個不停,林先生夫婦常針對孩子的提問,教他一些常識,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過巧妙安排,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問時,林先生夫婦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馬上給他答案。偶爾遇到難解決的問題,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沒辦法,父母再告訴他答案。父母不妨經常提出些問題讓孩子去解決,讓他們從中多方思考、探索,尋求多種途徑和方法開拓思路,由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來。

常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動腦筋,懶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沒有問過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給他思考的機會了嗎?如果不能確定,那就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爭取把孩子培養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