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獨立自主——擺脫依靠的武器 步驟五: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1 / 2)

第四章獨立自主——擺脫依靠的武器 步驟五: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我國當代著名詩人任寰出生於1975年,她7歲寫詩,9歲發表作品,10歲出版第一本詩集,12歲加入河北省作家協會,18歲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時至今日,任寰已出版詩、文集7部,發表各類文章近500篇,並多次獲國際、國內文學獎。任寰小時候不愛說話,這與她從小患過敏性哮喘有關,每次住院、打吊針、輸氧,她也不多話。這種生活習慣使她自然形成了善於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聽的習慣,也養成了她獨立思考的習慣。

任寰愛好寫作,當作家的父親以自己的切身體會教她自覺地學會觀察和思考,發展她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並讓她記日記。一個隻有7歲的孩子在日記中不單描寫大自然的各種景物的變化,而且注意觀察人物,觀察人的心理,進而思考社會和人生。《10歲女孩任寰詩文選》就是她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結晶,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稱她的詩具有思辨性。

思考好比播種,行動好比果實,播種愈勤,收獲也愈豐。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嚐到金秋的瓊漿玉液,享受到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他還說:“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認清世界,體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

寫給父母

從3個方麵努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長此以往會扼殺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

這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很重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顧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屬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比如:允許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給孩子一塊由他自主“擺攤”的地盤,接受孩子對成人的合理建議,相信孩子們的每一次保證等。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逛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和孩子一起閱讀或看電視,然後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隻有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討,共同商量,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沒有拘束和壓力,才能有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才會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有句話說:“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啟發孩子創造力時,不要忘了同時培養自己的創造力,使父母成為能欣賞創造力,並能與孩子的創造力互動的主力。父母不應該在孩子與孩子間製造競爭壓力,也不必為了培育創造力將家庭生活弄得緊張、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態,變成嚴肅又過分認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創造力培養者,是能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像個摯友般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舉止,知道何時給他掌聲,何時扶持他一把的人。他們是從來不嘲笑,從來不氣餒,沒有命令、沒有壓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