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我規劃。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父母不應該事事都替孩子“定目標”,引導孩子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索,發現、篩選和確立適合自己的年齡、興趣和性格的種種目標。例如,父母可以讓孩子獨立規劃以下的事情:怎樣安排每天的時間,自己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怎樣聽課,怎樣預習、複習功課;參加什麼課外活動;做點什麼家務;做什麼運動、玩什麼遊戲以及在家裏、在學校做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等。
第三,自我管理。
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大事小事都過問、照顧,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規劃來管理自己的思維、言行、作息、衛生、物品等。例如,學習時,自己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不溜號;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動倒水、端飯。
第四,自我改進。
父母應該改變批評多、讚揚少,總是斥責孩子,甚至恨鐵不成鋼、施之以棍棒的做法,引導孩子自我改進。這樣,孩子不僅會發現和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不斷改進,還會把自己最新的成績和進步作為起點,不斷去超越自我。
此外,父母還可以從以下一些小方麵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1讓孩子知道控製自我是成熟的標誌:能夠很容易就控製自我、阻止自己犯錯誤的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孔子認為“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2讓孩子學會著眼於遠大的目標。
3培養孩子堅定的意誌:要讓孩子堅定正確的立場,學會抵製外界的誘惑,不要在花花世界裏失去自我。
4培養孩子溫和的性格:教會孩子做事不要隻想自己,要從他人的角度考慮自己做得是否適當,溫和地對待周圍的人。
5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評價自己:讓孩子用那些教給他的“可、否”觀念來評判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自覺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6讓孩子學會忍耐:缺乏自我控製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現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激動、發怒會給別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損傷自己的人際關係。
7讓孩子學會冷靜分析: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讓他學會先分析各個方麵絲絲縷縷的利害關係,再做出自己的決定,讓孩子保持冷靜的狀態,遇事不要慌慌張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