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可以自我調節的、獨立的人。努力培養孩子具有自主能力,並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可以充分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
培養孩子自主的習慣,父母僅僅轉變觀念還不夠,還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掌握培養的具體方法。以下是幾種讓孩子學會自主的方法,做父母的可以借鑒一下。
第一,觀察法。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為他們的自主打下基礎。比如,可以讓孩子觀察母親是怎樣刷牙或洗襪子的,父親是怎樣整理書櫃的。如果家中有攝像機的話,還可以將大人做事的過程攝下來給孩子看,這樣會提高他的興趣。當孩子知道父母如何做某件事情時,就會照著做,並會為自己能夠完成某些事情而驕傲。
第二,遊戲法。
孩子的特點決定了他對枯燥無味的事情沒有興趣,也不會堅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遊戲方法使他產生興趣。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遊戲,在玩具架上貼上各種玩具擺放的標記,請孩子把每種玩具送到相應的位置上。孩子會將這種勞動看成是遊戲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將玩具歸位。再如,為了讓孩子學會用勺子吃飯的技能,父母可以把大可樂瓶子挖一個小嘴,再用手紙貼出娃娃的眼睛,然後準備一些豆子、紙球等物,讓孩子用勺子喂娃娃吃飯,這樣,孩子既從遊戲中得到快樂,也學會了自主吃飯的能力。
第三,競賽法。
父母可以與孩子比賽,比一比誰做得好、做得快。比如,比比看誰吃飯的碗幹淨、不剩飯,誰床鋪整理得好,誰的衣服穿得快等。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當然,當孩子把事情做好時父母應該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
第四,獎勵法。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能夠讓孩子堅持經常去做。比如,讓孩子每天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他插一麵小紅旗,等孩子堅持到插滿十麵小紅旗時,可以獎勵一些小禮物,如圖書、畫筆、零食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認真做事的態度。
第五,兒歌法。
父母以生活中的技能為內容編成兒歌,一邊說一邊讓孩子操作。比如,穿褲子可編成兒歌“兩座山洞前邊站,兩列火車向裏鑽,嗚的一聲開過去,兩個車頭又見麵。”孩子不喜歡穿衣服時,父母說了有趣的兒歌後,孩子會很高興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飯等都可以編個兒歌,這樣,孩子比較喜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