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獨立自主——擺脫依靠的武器 步驟三:培養孩子自主的好習慣
謝軍是享譽世界的國際象棋特級大師,曾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很多人羨慕她的輝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完全是因為父母給了她自主的機會。
1982年,12歲的謝軍小學即將畢業,但她卻麵臨了兩難境地。是升重點中學還是學棋,在這個分岔口謝軍舉棋不定。小學6年中,謝軍曾有7個學期被評為三好生,這樣品學兼優的孩子誰見誰要,學校當然要保送她上重點中學。但是,國際象棋的黑白格同樣牽引著謝軍和她的一家人。在這個節骨眼,母親的一席話給了謝軍莫大的勇氣,讓年紀小小的她學會了自主,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母親叫來了謝軍,用商量的語氣說:“謝軍,抬起頭來,看著母親的眼睛。你很喜歡下棋,是不是?”這是母親對女兒選擇道路的提問,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女兒將來命運的提問。家庭是民主的,對孩子采取了審慎的商量的辦法,充分尊重女兒的意見和選擇。謝軍目光堅毅、嚴肅地看著母親的眼睛,堅定地說出七個字:“我還是喜歡學棋。”聽到女兒的話後,母親同意了她的選擇,同時又嚴肅地說:“很好,不過你要記住,下棋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既然你做出了這個重要的選擇,今後你就應該負起一個棋手應有的責任。”
一個12歲的女孩很難懂得和理解這段話,但卻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是母親的這段話,使謝軍受益一輩子。假如當初沒有這段話,或者是父母包辦決定女兒的前途,都不會有今天的謝軍,也不會有中國這位國際象棋“皇後”。
從謝軍母親的這一做法中,做父母的可以得到以下的深思:第一,父母盡管有很高的文化,見識也廣,但並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走自己為她設計的路,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孩子,在父母看來,孩子學棋或者繼續學習都是成才之路,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都對孩子充滿信心;第二,在謝軍的家庭中,親子關係是平等、民主的,父母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人,孩子的事聽取孩子本人的意見,父母決不淩駕於孩子之上;第三,父母尊重孩子,也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孩子做出選擇後,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教誨,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方麵加上了濃重的一筆。
寫給父母
培養孩子自主習慣的5種方法
富蘭克林說:“人類一生的工作,無論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個習慣所決定。”孩子總有一天是要自立於社會,自立於人生的,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習慣,就能增強孩子行動的獨立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這對於孩子今後生活的幸福和成功無疑是有巨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