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儉樸——美好生活的開始 步驟七:培養孩子儲蓄的好習慣
當有了一些積蓄的時候,洛克菲勒開始自己的創業。由於剛步入商界,經營步履維艱,很快就花完了他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錢。他苦思冥想怎樣發財,卻沒有方法。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一本書的廣告,書中推銷一種發財秘訣,洛克菲勒高興極了。第二天他急急忙忙到書店去買了一本,迫不及待地把書打開一看,隻見書內僅有“勤儉”二字,就再沒有任何內容了,他大為失望和生氣。洛克菲勒反複考慮這個“秘訣”的“秘”在哪裏,起初他認為書店和作者在欺騙他,一本書隻有這麼簡單的兩個字,分明是在“偷工減料”。後來,他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
的確,要想發財致富,除了勤儉之外沒有其他辦法。此後他每天都會提醒自己節儉,每天都會因節儉而存下一點錢。同時他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地增加一些收入,這樣堅持了5年,積存下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在經營中他精打細算,想方設法地將開支節省,把贏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再把它投入到石油開發中。照此循環發展,他的資本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經過30多年的“勤儉”經營,洛克菲勒集團成為北美最大的三個大財團之一,其財團下屬的石油公司年營業額可達1100多億美元。
猶太人特別是猶太商人不管多麼富有,絕不會隨意揮霍錢財。在宴請賓客時,以吃飽吃好為足,不會講排場亂開支。在生活中,以積蓄錢財為榮,不會用光吃光,手頭空空。猶太人測算過,依照世界的標準利率來算,如果一個人每天儲蓄1美元,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美元。這88年時間雖然長了一點,但每天儲蓄2美元,大都在實行了10年、20年後,很容易就可以到達100萬美元,因為這種有耐性的積蓄會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可見對金錢除了愛之外還要惜,也就是說除了想發財外,還要想辦法保護已有的錢財,這就是儲蓄。
所以,從現在起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
寫給父母
讓孩子從小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在當代社會裏,教給孩子科學的理財方法是每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父母們不應僅僅滿足於孩子對錢的了解認識,還要在實踐生活中培養、訓練孩子的理財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教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可以說,從小沒有“儲蓄罐”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這是一個頗有見地的認識。父母要培養孩子把屬於他的零錢存進“儲蓄罐”,這能使他養成節省“自己的錢”的習慣。
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戈弗雷在談到儲蓄原則時指出: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3個罐子裏,第一個罐子裏的錢用於日常開銷,購買在超級市場和商店裏看到的“必需品”;第二個罐子裏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貴重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罐子裏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裏。為了鼓勵孩子存錢,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存錢,並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戶頭。當孩子在鉛印的存單或存折上見到自己的名字時,會使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變得重要了。銀行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使孩子們充分理解錢並不是隨便就可以從銀行裏領出來,而是必須先掙來把它存到銀行裏去,然後才能取出來,而且還會得到多出原來存入的錢的利息。
孩子到了六七歲時,做父母的就應教他們懂得為一個短期目標存錢的思想。比如,孩子要買一件自己喜歡的、並不太貴的玩具時,父母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孩子存錢。父母可以為孩子訂一個明確的計劃:每天應該存多少錢,存多少天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有目的地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讓孩子用“自己攢的錢”得到這個玩具,會比輕而易舉地從父母處得來更加珍惜,還可以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當然,這種年齡段的孩子存錢的耐心至多隻能有3個星期,不會更長,時間太長會使孩子感到灰心,失去存錢的興趣。大約到了9歲,孩子才能懂得為遠一些的目標而存錢的道理。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麵的建議中,學會如何培養孩子儲蓄的好習慣。
第一,儲蓄優先。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把儲蓄這件事延後再做,結果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沒錢可存了,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在做其他事之前先把錢存起來。
第二,為特定的目標設定期限。
如果孩子要存錢買一組電視遊戲器配件,建議他找張配件的照片,然後在上麵寫上希望購買的日期,用磁鐵把照片釘在冰箱門上或臥室的門上,讓他能時時看到自己的目標。
第三,一起決定應該存多少錢。
可以根據孩子平常的花銷,計算出每天可以節省多少錢,將這些錢存起來;也可以根據孩子要買東西的價格,製定出每天應存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