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儉樸——美好生活的開始 步驟六:培養孩子理智消費的好習慣(1 / 2)

第三章學會儉樸——美好生活的開始 步驟六:培養孩子理智消費的好習慣

美國的肯尼迪總統是世界上最年輕有為的總統之一,其成功的一個因素就是他的父親約瑟夫對孩子們的良好教育。約瑟夫是美國最大的5位企業家之一,先後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他雖然富有,但從不讓孩子隨意花錢,注重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嚴格控製他們的零用錢。他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大小,每月給他們適當的零花錢。當肯尼迪做了總統後,報紙上公布了他在10歲時向父親遞交的一張申請書,他請求父親將他每月的零花錢由4角提到6角,但他的父親拒絕了這一請求。

可見,對孩子的關愛並不等於讓孩子隨便花錢。肯尼迪向父親提出增加零花錢的請求這個例子,從一個側麵告訴我們:不是不可以談錢,關鍵在於以一種什麼方式、什麼途徑來談錢,怎樣理智地消費。

猶太富商亞凱德說:“猶太人普遍遵守的發財原則,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過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現象,更談不上發財致富了。”道理很明顯,沒有理智的消費、不能使支出低於收入,就永遠不會積聚財富。

寫給父母

培養孩子理智消費的兩個建議

當今孩子在消費上確實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五六元一個的麵包咬了一口就扔掉了,上百元一個的玩具玩了一天就摔壞了,還沒穿過的新衣服隻要認為“過時”就不再穿了。他們花錢大手大腳,過生日互相攀比,使很多父母感到頭疼。某市初中二年級一位學生為湊足過生日的錢,竟偷了學校財務處現金近千元,事發後他悔恨地說:“別的同學開生日晚會都要花去六百元錢,我沒有錢,但還想出風頭,爭回麵子……”

當今孩子不良消費的現象向我們敲響了警鍾:應該對孩子進行消費教育。一些父母不重視對孩子進行消費教育,認為現在的孩子都這樣,對孩子限製過多沒必要;也有的父母采取不讓孩子接觸錢的辦法。隻要孩子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就必然要與錢打交道,所以當孩子手裏有了錢,父母就應該指導孩子理智消費。讓孩子懂得錢是怎樣掙的以及怎樣合理地花錢,需要一個實踐過程。如果不在這方麵對孩子進行教育,就等於剝奪了他們一生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競爭技能。相反,如果把關於金錢和工作的正確的價值觀念教給孩子,就是給了他們一件珍貴的禮物——打開生活自立之門的鑰匙。

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教育專家提出了他們應了解的消費常識:1~3歲能辨別不同硬幣和紙幣的麵值;4歲懂得不能見什麼買什麼;5歲知道錢是怎麼來的;6歲能區分不同麵值的一些錢;7歲能學會看簡單的價目表;8歲能知道把錢存到儲蓄賬戶上;9歲能自己安排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10歲懂得節約的意義;11歲知道從電視中了解有關的廣告;12歲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常用術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