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儉樸——美好生活的開始 步驟四:讓孩子學會正確理財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理財,洛克菲勒在家裏實行一套完整、虛擬的市場經濟:讓妻子做“總經理”,讓孩子們做各種家務,由妻子根據每個孩子完成家務的情況給他們零花錢。洛克菲勒還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記賬,並要求孩子們每天都要記下每一筆開銷,無論是買小汽車還是買筆記本,都要如實地一一記錄。而且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們的賬本,無論孩子們買什麼,他都要詢問是什麼原因要買這些東西,讓孩子們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孩子們的賬本記錄清楚、具體,而且解釋得有理由,洛克菲勒就會獎賞5美分;如果他覺得不合理就告訴孩子們,再這樣就從下次的勞動報酬中扣除5美分。洛克菲勒的這種詢問使孩子們避免了不必要的花銷,並且這種絕對不幹涉孩子自由的行為讓孩子們很高興,他們都爭著把自己的賬本給父親看。
洛克菲勒還教育孩子們學會有節製的生活,他在廚房裏擺放了5個杯子,杯壁上寫著每個孩子的名字,杯子裏麵裝的是孩子們一周吃的方塊糖。如果哪個孩子多吃了杯子裏的糖,那麼等到別人喝咖啡放糖的時候,他自己隻能喝苦咖啡了。如果再想得到糖,那就隻有等到下周。經過這樣的幾次訓練,孩子們都知道了節約是有好處的。
在美國,父母把理財教育看作是“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將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借錢和還錢為主要內容的理財教育融入孩子整個教育的全過程,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理財意識的環境裏,逐步形成善於理財的品質和能力。孩子從3歲時起父母就要幫助他開始積攢硬幣的遊戲了,6歲前父母會以孩子的名義在銀行裏為他開個戶頭,讓孩子明白“銀行”不僅是取錢的場所,也是存錢生息的地方。
這些做法為美國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經濟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正如一位專家指出:“每當我們看到在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上美國人不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一多半,以及在世界經濟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和影響的美國著名企業家越來越多時,應該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他們長期堅持將理財教育從孩子抓起的必然回報。”
寫給父母
理財教育能夠培養孩子的3種能力
在猶太民族,父母通過早期的財富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怎樣進行合理的投資:怎樣去獲得財富,怎樣去整理自己的財務。通過這些早期的教育,為孩子日後的成功積攢下眾多的、重要的經驗。《塔木德》中說:“金錢容易引發意外,任何人對待金錢都要謹慎,否則就要損失金錢。先要學會看管少數金錢,然後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錢,這是最聰明的提防金錢損失的辦法。”當似乎可以獲得大批金錢的投資機會出現時,有些人被它所迷惑,蠢蠢欲動參加投資,那可能導致金錢損失。《塔木德》指出:“本金有安全保障的投資才是第一流的投資原則,為求高利潤而喪失本金的投資事業是愚蠢的冒險。作為投資者,不要被急於發財的心情所蒙蔽,必須要仔細調查研究。當你有了充足證據,而且沒有冒險成分存在的時候,才可以拿出部分金錢去投資。”
可悲的是,這樣的早期教育在別的民族中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是教孩子以後生活中關於金融方麵的知識,而是在教孩子們怎樣聽話,教育他們怎樣才能博得大人的歡喜,做一個讓家長、老師都滿意的孩子。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為了孩子在以後的路上多一些選擇方向,多一些成功目標,他們送孩子進入各種教授音樂、舞蹈之類的班級,希望他們能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出人頭地。孩子們從小做的所有事情都被父母所管製,有些孩子甚至很大了還需要父母來安排他們的生活。
理財是一種生存技能,讓孩子學習理財是非常現實的選擇。理財教育是家教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與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方麵麵問題息息相關的。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包含了多方麵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
第一,對孩子辨別能力、分析能力、權衡能力的培養。麵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名目繁多的促銷活動,需要孩子們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判斷和選擇,當孩子需要購買某種商品時,他需要權衡、需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商品。
第二,對孩子良好品質的培養。理財教育是教育孩子掌握理財方法和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包含著品德教育的內容。比如,通過了解金錢與工作的關係,讓孩子懂得父母工作的艱辛,進而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還可以告訴孩子,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付出和奮鬥;另外,在理財中也可以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格。
第三,對孩子管理經濟事務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在家庭裏還是在社會上,人們都不同程度地和金錢發生聯係,教孩子理財可以使孩子學會管理經濟事務,以適應未來經濟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