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儉樸——美好生活的開始 步驟三: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意識(2 / 2)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猶太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一些金錢與金融方麵的知識,這無疑使猶太人在金融方麵擁有別的民族無法比擬的優勢,為他們以後能夠一直壟斷著世界金融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人們稱猶太人是“天生的金融家”,這句話很有道理。

其他民族的父母雖然不能像猶太人那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可以根據以下兩個階段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

第一,3~6歲孩子金錢意識的培養。

尼爾·戈弗雷是美國銀行家,曾著有《金錢不是長在樹上》一書。她建議父母可以與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玩遊戲,讓他們從遊戲中認識硬幣和鈔票,並學會找零錢。當孩子長大一些時,現實世界就是最好的課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商店,和孩子談什麼東西值多少錢。

如果帶孩子去一家商店,孩子為不能買玩具而發脾氣時,父母應該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教育專家珍妮特·博德納爾建議:在離家之前先與孩子達成協議,對他說隻能買一樣東西。這等於給孩子出了個難題,他可能得花一路的時間來決定買什麼。專家帕特裏夏·埃斯特斯說:“適當地拒絕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是可以答應滿足他的。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在雅加達當律師的艾拉·埃迪默西,指著一些無家可歸者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看,並向他們解釋,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上學,有溫暖的家,穿漂亮衣服。在兩個兒子過生日(小兒子5歲,大兒子10歲)的時候,她從當地的一家孤兒院裏請來25個孩子,讓他們和兒子一起吃蛋糕和冰淇淋,一起玩遊戲。這樣既為那些孤兒們帶來了溫暖,也讓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有多幸福,從而讓他們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第二,對7~12歲孩子的錢的教育。

家庭顧問尤妮斯·麥金尼說:“7歲的時候孩子已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造成一定的後果,於是他們開始學著自己拿主意。”這時候應該給孩子一些零用錢,帕特裏夏·埃斯特斯說:“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些可自己支配的錢。當孩子得到不太多的錢時,他就會自己製定購買計劃。”

尼爾·戈弗雷認為,把零用錢和家務活掛鉤有助於孩子理解職業道德。但是,珍妮特·博德納爾認為,零用錢應該與責任心掛鉤,而不一定與家務活掛鉤,“孩子應做的事就是在學校用功,把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並取得好成績”。還有一些專家則對上述兩種看法都不讚成,他們認為,孩子幫助做家務活和取得好成績是他們的義務,如果為此向他們付費等於是行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