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讓孩子自己將事情處理好。
每個人都會有過失,都會有做事不當的時候,孩子尤其如此。過失能夠教給孩子很多東西,是他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孩子的過失也教給父母很多東西,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教育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女作家三毛生長在一個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裏,每月每個孩子隻有一塊零用錢,而且這一塊錢也得由大人監督著使用,過年得的壓歲錢父母要收去做學費和書錢。這種經濟狀況遠遠滿足不了三毛收集糖紙的需要,有時看著漂亮的糖紙攢在別人手裏,羨慕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有個星期天,三毛走進母親的臥室,看見五鬥櫃上躺著一張耀眼的紅票子——5元錢,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5塊錢在當時相當於一個小學教師的月薪,有了它能夠買很多糖紙。三毛的腳一點點地向票子挪去,當她挪到能夠抓住那張票子時,突然聽到有人吼了一聲,嚇得她打了一個哆嗦。但她很快定下心來,猛地伸手一抓,將紅票子抓到手裏,又將它捏成紙球,裝進了口袋。
吃午飯時,母親自言自語地說:“奇怪,剛才放在五鬥櫃上的一張5元錢怎麼不見了呢?”姐姐和弟弟隻顧吃飯,像沒聽見,三毛有點坐不住了,搭腔道:“媽媽,是不是你記錯了地方,或者你不是把它放在五鬥櫃上?”這一關過去了,但到晚上脫衣服睡覺時三毛害怕了,她怕母親摸她的褲袋。當母親伸手拉她的褲子時,三毛機靈地大叫:“頭痛,頭痛,我的頭很痛。”三毛的這一手還真靈,母親顧不上拉她的褲子了,趕快找溫度計讓她夾在胳肢窩裏。當母親和父親商量著帶三毛看醫生時,三毛半斜著身子,假裝呼呼地睡著了。
過了一天,三毛被拉去洗澡,母親要脫她的衣服,這一次三毛應付的方法是哭。母親見三毛不讓自己給她脫衣服,便叫傭人來侍候三毛。在換衣之際,三毛迅速把5塊錢從褲子口袋轉移到手心裏,在洗澡時她都死死地捏著那5塊錢。三毛一麵洗澡,一麵策劃著如何扔掉這個弄得自己坐立不安、不能繼續背下去的包袱。想了好長時間,她終於想到了一個自認為妥當的辦法。
剛出浴室門,三毛就跑進了母親的臥室,將手裏的錢扔進五鬥櫃和牆的夾縫裏。次日早晨,三毛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訝地大叫:“哎呀,媽媽,你的錢原來掉在夾縫裏了。”全家人相對一笑。聰明的母親給三毛找了個台階下,她說:“大概是風吹的吧,找到了就好。”後來姐姐和弟弟向三毛透露了一個秘密——他們都偷過家裏的錢,父母也都知道,這一次父母也是在等著三毛自己把錢拿出來。三毛好後悔,原來一家人一直在觀看自己演戲。
父母們都想知道怎樣教會孩子們正確對待過失,關於這一問題,心理學家萊頓如是說:“講述你自己曾經犯過的過失,承認過失,向孩子們解釋為什麼你會犯這個過失,告訴他們你下次將會怎樣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家庭問題專家恩說道:“告訴孩子們大膽嚐試,出現失誤不要緊。一個人第一次做某件事無不期望做得完美無缺,實際上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