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保持誠實——贏得信任的基礎 步驟二:正確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1 / 2)

第二章保持誠實——贏得信任的基礎 步驟二:正確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

冰箱裏隻有兩個蘋果了,媽媽已經吩咐過,琳達和弟弟亨利一人一個。琳達很快吃完了自己的蘋果,弟弟還在花園裏玩,他的那個蘋果仍安靜地躺在冰箱裏。琳達站在冰箱前,一直考慮著要不要偷偷地把弟弟的那個也吃掉。最後,她打開冰箱門,拿出了那個不屬於自己的蘋果。就在這時,媽媽進來了,琳達趕快把蘋果藏在了身後。母親把這一切看在眼裏,沒有說什麼,隻是拿著自己需要的東西又出去了。

做午飯時媽媽打開了冰箱,發現裏邊還躺著一個蘋果,臉上露出了微笑。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把孩子最近的成果與他自己以前的成果相比較,而不是與別人相比較。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他們幾乎可以從所有的過失中學到益處。”“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包括很多方麵,其中之一是父母以愛的方式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

寫給父母

通過兩種方式正確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

第一,低聲調批評教育孩子。

言語聲調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工具,能表達人的思想和感情,聲調不同會使聽者產生不同的感受。用低聲調批評孩子,容易縮短父子或母子間的心理距離,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世界球王貝利不滿13歲時,曾和幾個孩子一塊學抽煙,被父親看見了。貝利回到家裏,父親並沒有發火,而是心平氣和地低聲問貝利:“親愛的,你抽煙多久了?”

“我隻吸過幾次,是幾天前。”

“告訴我,味道好不好?我沒有抽過。”

“我也不知道,也許沒有多大味道……”

父親用更低的聲調對貝利說:“你踢足球有幾分天才,也許今後你將成為一名高手。要是你抽煙喝酒就踢不好球了。你想清楚,該如何辦你自己決定吧。”自從那次對話之後,一心想踢好足球的貝利再也不吸煙了。

孩子有缺點錯誤,父母對其及時批評教育,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有些父母大喊大叫,似乎不這樣做就不足以產生威懾效果。其實,高聲調的叫喊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加劇親子間的緊張關係,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有的父母認為自己是真心實意地疼愛孩子,隨便喊幾聲、罵幾句無所謂,可是孩子並不這樣理解,他們覺得高聲大罵讓自己很沒麵子,很沒尊嚴。因此父母在批評孩子時最好放低聲調,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受到尊重的基礎上接受父母的教育。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9歲那年到縣城讀書,由於老師用地方話講課,他聽不懂,加上年幼貪玩,學習成績較差。當時,學校有一位叫陳玉峰的老師發現蘇步青靈活聰明,隻是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他找來蘇步青,語重心長地說:“你家庭困難,父母節衣縮食供你上學,你卻貪玩而不好好學習,這麼差的成績對得起父母嗎?”老師那低聲調的問話驚醒了少年蘇步青,從此他努力學習,在老師輔導下成績很快上升,位居全班之首。後來,蘇步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中學,上了大學,留學日本,成了我國一代數學大師。

低聲調教育孩子往往會獲得出奇的效果,父母們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