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子》 白馬為啥不是馬?——《公孫龍子》第一
[HTH] “白馬非馬”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HT]
估計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說話的時候喜歡鑽點字眼,搞一些文字上的遊戲,並以此顯得自己比別人機靈和善辯。可以肯定的是,大家如果在生活中遇見這種人,絕對會厭惡至極,因為他們的聰明隻是一些小聰明,而且帶著炫耀的目的,並非為了其他。
在我國曆史上的戰國時代末期,有一個人也喜歡“鑽點字眼”,自然他也會招來別人的罵聲。然而,這個人跟我們身邊那些喜歡鑽字眼的人不同,他盡管受到一些人的討厭,但卻贏得了更多人的讚賞和追捧,猶如如今的明星大腕一般。是誰能夠鑽字眼鑽得如此出名呢?這個人就是先秦名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公孫龍。標題中的“白馬不是馬”就是這位大思想家的著名辯題。
公孫龍為何要說出這樣的一句話呢?按照思想史的研究,原因有好多。既有表麵上的,也有深層意義上的。我們先來看看表麵上的原因。據曆史資料記載,公孫龍說這句話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公孫龍騎著一匹白馬,準備出一個關口。這時,守關的人製止他說:“按照上麵的命令,馬不許過關。”公孫龍自然不會被這個小門吏難住,於是他回答道:“白馬隻是白馬,白馬不是馬,怎麼不讓過關呢?”一句話弄得門吏啞口無言,公孫龍於是得意地過了關。
按照思想史家的研究,上麵這個故事隻是公孫龍說出“白馬不是馬”這個辯題的表麵原因。實際上,作為思想家的公孫龍絕對不隻是為了過一次關口就隨意說出了這個著名辯題的。那麼,思想家公孫龍說這個辯題的深層意義是什麼呢?
翻開中華書局出版的《公孫龍子》,在這本書的一開始有一篇文字叫做“跡府”。什麼是“跡府”?“跡府”其實就是生平事跡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篇文字裏麵,記錄了公孫龍的生平。關於公孫龍的生平,我們在前麵的文字裏已經大略講到了。現在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跡府”的最後一句話:“欲推是辨以正名實,以化天下焉。”什麼意思?這話的意思無疑是在說,公孫龍之所以要進行“白馬不是馬”的辯論,絕對不是逞口舌之能,也不是像我們生活之中那幫子喜歡鑽字眼的人那樣耍小聰明,他的目的是要用這個辯論來規正事物的名和實,就如同孔子的“正名”一樣,是要用來教化天下的。如此說來,公孫龍“白馬不是馬”的辯題,根本就有著政治目的,可謂是超絕的政治思想。
這樣說,大家或許還不是很明白:“說白馬不是馬,怎麼就是政治思想了呢?它跟政治有什麼聯係呢?”大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需要聯係公孫龍生活時代的社會和政治狀況。我們知道,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諸侯紛紛僭越的行為,這些僭越當然又披著種種正義的外衣,許多名不副實的現象已經層出不窮了。這種現象到了公孫龍生活的戰國末期,那就更加多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正常化了。當時的人們,上至諸侯大夫,下至士人百姓,都在說著名不副實的話,幹著名不副實的事情,整個社會就呈現出以假亂真的混亂局麵。正是出於對這種社會狀況的不滿,公孫龍才像孔子一樣,舉起了“正名”的大旗,意圖通過自己的思想努力,改變人們對名不副實思想的崇尚。在他看來,隻要人人都能夠懂得白馬就是白馬,馬才是馬,而白馬不是白馬,人們才會懂得諸侯就是諸侯,不是天子;大夫就是大夫,不是諸侯。懂得了這些道理,政治秩序自然就會複原到一個井然有序的狀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