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做最真實的自己 脫下偽裝 做回自己(1 / 2)

第7章:做最真實的自己 脫下偽裝 做回自己

沒有任何人可能取悅所有的人,想要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勢必失去某些人的尊敬。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每個人都喜歡站在舞台上受人擁戴,那會讓人覺得自己身份特殊,高高在上。然而,大多數站在舞台上的人,為了維護既定的形象,往往都被迫戴上了麵具為自己偽裝,且在“假象”的遮蓋下喪失了真性情,久而久之,甚至忘了自己是誰!

美國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她因身為偶像明星,必須努力維持大家喜愛的特定形象。然而這些形象都是電影塑造出的魅力,並非真實的夢露。於是,她為了維持這個形象,導致精神衰弱,必須經常服用安眠藥,最後竟落得自殺殞命的悲劇而收場。

夢露的無奈,其實不就是許多人的心境寫照嗎?

明明傷心,仍要裝著笑臉;明明想愛,卻裹足不前;明明不想做,卻犧牲自己以迎合別人;明明滿心憤怒,卻不敢以真麵目示人。

比利喬在《陌生人》這首歌中,生動地描述了我們是如何隱藏自己的——

我們都有臉,

卻將它們永遠藏起來;

等大家都走光,

我們才把臉拿出來,

留給我們自己看……

當一個人戴慣了麵具後,常無法分清楚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我。等到找回自己的時候才發現,在層層疊疊的偽裝下,自我早已消失殆盡。

請比較自己在別人麵前的表現,與內心真正的感覺之間的差異。請問問自己,是否為了維護形象而壓抑內心真實的感受,是否覺得自己很虛偽、很人工、很表麵。

其實,沒有任何人可以取悅所有的人,想要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勢必失去某些人的尊敬。既然如此,何不瀟灑地脫下麵具從禁錮中解脫出來!隻要自認為是對的,嚐試以往為顧及形象而不敢做的事,說出從前不敢說的話呢!

其實生活中,獲得幸福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脫掉偽裝,瀟灑的做自己。

事實上,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論你做的有多好,都無法取悅所有的人。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實現自我並不在於他比他人優秀多少,而在於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隻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麼即使表現得不高明也沒有什麼。在這方麵,珍妮做得非常好。

有天下午,珍妮正在彈鋼琴時,7歲的兒子走了進來。他聽了一會說:“媽,你彈得不怎麼高明吧?”

不錯,是不怎麼高明。任何認真學琴的人聽到她的演奏都會退避三舍,不過珍妮並不在乎。多年來珍妮一直這樣不高明地彈,彈得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