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質和量的分析,要有正確的結論,切不可自以為高明的建議,就向領導施加壓力。要擺正你的位置,不要想著對領導的思路、工作全盤否定。建議不被領導采納,就罷了,切不可堅持。要記住,但凡是個領導就有比你高明的地方,這是個態度、作風和個人素質問題。
提建議你得把握好時機。提建議不可操之過急,你得把握好時機。一般來說,對於解決領導正在思考、重視或急於解決的問題的建議容易引起領導的重視、興趣,被采納的可能性就大。再一個要把握好在領導情緒好的時候提建議,不能沒有“眼色”,要照顧到你的領導的心情。請記住,他也是個普通人,當公務纏身、諸事繁雜時,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隨時傾聽你的建議——盡管它們極具建設性。
提建議你得學會把握建議的著力點。對於未形成決定的問題,圍繞著解決方案提建議;對於領導尚未發現的問題,隻提醒領導注意就可以了;對於領導已經發現的問題,要圍繞著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提建議,這叫會提建議。
提建議你得關注領導,恰當舉例。談話時應密切注意領導的反應,通過他的表情及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迅速判斷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觀點,並視需要而適當地舉例說明,以增強說服力。
如果你的意見總是不被上司采納,更深層的原因也許是,你的建議還不能真正解決上司的問題,或者是你還沒有找到更有效的方式讓上司接受自己的建議,請自我檢查一下,是否是因為:
1.自己的建議是否從公司的利益出發?上司會不會出於成本、全局穩定性、時機等其他各項因素的考慮,必須做出暫時不采納的決定?
2.自己在提建議前是否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
3.自己在提建議前是否考慮過上司的想法?
4.自己所提的建議可實行性有多高?所提的建議是否有價值但暫不具備推行的條件?
5.自己的意思是否完整表達,或領導是否能夠真正理解你的建議的真正內涵?
6.自己建議的對象是否正確?
〖〗隻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備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7.自己建議的語氣和措辭是否正確和嚴謹?
8.自己是否人微言輕,因為自己不夠出色,容易被領導忽視?
9.自己看問題是否不夠全麵,僅站在自己所能觀察到的角度,而沒有真正站在上司所關注的全局的角度上看問題?
10.自己的建議是否能真正切中要害,是否是上司所需要的、滿意的答案?
當年劉備帶五萬人馬駐西川,卻與西川劉璋反目,情勢危急,龐統為劉備出三計供其選擇。每每讀到這時,總是感懷於龐士元能審時度勢,縝密思考。龐統之意上計是取西川,但他深知劉備念兄弟之情不忍謀西川,卻也不願意放掉這塊“肥肉”,因而躊躇不決。所以他出三計,讓劉備折中而選,這樣不但劉備心理上易於接受,而更主要的是達到了其讓劉皇叔入主西川的目的。我們再回頭看這三計,每一計都切實可行,都可解其所麵臨的困境,這足以說明龐統在建議時是經過謹慎思考的。
提建議者不需要承擔責任,責任由決定者承擔。因此,提出建議一般都比較容易,而做出是否采納的決定一般都比較慎重。將自己完全放〖〗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漢)劉向《說苑·正諫》〖〗〖〗在一個決策者的角度上來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會更容易理解上司;更能從全局出發,係統思考;更能試著去研究出完整的、可供操作的最佳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