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治奸之術——洞察和防範奸邪 明燭遠奸,不被假象蒙蔽
明不能燭遠奸,見隱微,而待之以觀飾行,定賞罰,不亦弊乎?
——《韓非子·難三》
君主的明察不能洞悉遠處的壞人和隱蔽的壞事,卻要根據看到的偽裝行為去對待臣下,決定賞罰,不也是弊病嗎?
韓非子認為,人都有偽善的本性,君主要明察臣子的奸行。君昏則臣佞,奸臣思小利而忘法律道義,進則掩蔽賢良以蒙蔽君主,退則擾亂百官製造禍亂,最終是君主受害。奸臣被用,是君主沒有明察,昏庸的君主不必說,賢明的君主用了奸臣,至少是一時的糊塗。
韓非子主張,奸臣暗中行奸,君主不易覺察,君主的防範必須公開利用自己的權術,嚴禁一切不合法的行為,諸如賄賂、結黨營私等等。把任何人的奸邪行為都消滅在萌芽狀態,使朝廷中沒有奸臣,群臣得到了治理,而且國家或天下也得到了治理。
韓非子在《主道》中談到了君主有五種受蒙蔽的情況:臣下使君主閉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製財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發令,君主就失去控製權;臣下私自給人好處,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黨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所以,君主不能洞悉遠處的壞人和隱蔽的壞事,卻要根據看到的偽裝行為去對待臣下,決定賞罰,這是一種弊病。
領袖身邊永遠簇擁著好壞參半的謀臣;企業上下,同樣充斥著優劣的員工。如何辨識,擇善而用?管理者每天在公司看見麵帶微笑、看起來很投入的員工,他們就被假象所蒙蔽,以為大多數員工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其實大多數管理者完全不了解真相。
〖〗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閉其主曰壅,臣製財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義曰壅,臣得樹人曰壅。臣閉其主,則主失位;臣製財利,則主失德;行令,則主失製;臣得行義,則主失明;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韓非子·主道》王老板在香港經營生產燈飾業務,在東莞設有廠房,香港的公司主要負責設計、市場營銷和質量控製。產品雖然也有出口,但香港仍是主要市場。銷售對象一般是家用燈飾的零售商,同時也有商業用燈飾的客戶:如商場、酒樓等。
王老板的營銷部門雇用了六名銷售人員,主要負責聯係一般家用燈飾零售商,近年,王老板銳意發展商用燈飾市場,所以銷售人員的工作不斷增加。王老板的管理方法是對員工要求高,認為員工努力拚搏工作,企業最終自然受惠。
為了激勵營銷部員工工作,王老板設立獎金製,如果銷售額超過某一標準,即可得到獎金,超額越多,獎金越高。不過,王老板會每季都調整銷售指針,以提高對員工的要求。除此之外,王老板還要求員工經常要探訪客戶,並且每次出訪需填寫《客戶訪問報告》,因為即使生意做不成,最少也可聯絡感情,為日後做生意鋪路。此外,也可借此開拓新客源。
一直以來,員工均有按時填報訪問報告,僅此措施就為營銷帶來不錯的成績,所以老板對這些措施頗為滿意。不過,有一天,王老板在街上遇到一名客戶,商談之下,發現負責的營銷人員已經半年沒有聯絡他,但記錄卻顯示有關員工在上周剛探訪過他。王老板心中起疑,返回公司按記錄打電話向一些客戶查證。
最後,發現大約三至四成的探訪紀錄是假的,或是隻以電話代替探訪,而營銷部經理卻一直沒有報告這種情況。由於王老板疏於了解營運細節,結果被員工蒙蔽。
營銷部經理參與蒙蔽行為,讓王老板很惱火。營銷部經理已經為公司工作了多年,多年以來他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做了許多事,王老板對他是又愛又恨。
王老板沒有仔細地思考,這些人任勞任怨背後真實的動機是什麼?他不知道,也沒有觀察過。他們可能表麵上表現出一種忠誠,但內心卻隱藏著邪惡的想法。往往很多老板自認為聰明一世,卻死於用自己體溫暖醒的蛇。〖〗《黃石公三略》上說,奸雄互相標榜,蒙蔽君主的眼睛,使其是非不分。誹謗與吹捧同時興起,堵塞君主的耳朵,使其善惡難辨。各自庇護自己的親信,使君主失去忠臣。——《黃石公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