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治奸之術——洞察和防範奸邪 禁奸先要引導人心向善(2 / 2)

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關鍵是如何啟發員工的善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善,這就需要營造一個環境。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環境,而人會適應環境,環境也會改變人。如果能營造出一個“向善”的環境的話,大家會變得越來越善,人們就不好意思暴露出自己惡的一麵來。

人性是可以徹底被引導的,而不是僅僅被“麵具”壓抑。文明可以不用壓抑人性惡,而是完全將人性引導到二者不存在鬥爭關係的境界。我暫且將之稱為“正引導”。那麼如何才能達到“正引導”呢?

〖〗荀子對人性的看法與亞裏士多德差不多,都認為人性是惡劣的。但在如何節製人性惡的方法上二人卻大異其趣,亞裏士多德主張通過法治來節製人性,而荀子則主張通過道德教化來改造人性。有道是:人心如水,管理如器。管理並非斷江截流,而是開江引流。這個“流”也就是員工的“心”。那麼,要將這些流水引到哪裏去呢?自然是“器”裏去。這個器就應是企業的“規矩”,企業的道德文化!

高建華做過中國惠普的高級管理者(首席知識官,CKO),主要做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道德培養的工作。他在《笑著離開惠普》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1986年高建華剛加入惠普的時候,經曆過這樣一件小事:公司衛生間裏放著質量非常好的衛生紙,供員工和來訪的客戶如廁時使用。但是,有一段時間打掃衛生的人發現,衛生紙消耗得過快,有點兒不正常。一卷衛生紙放上不久就沒了。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覺得這事兒有些蹊蹺,顯然是有人將衛生紙私自拿走了。

管理層知道這件事後,卻對如何處理這件小事感到比較棘手,因為如何處理此事,關係到公司的價值觀念和企業文化。按照惠普的理念,設計出來的任何製度都不應當懲罰好人,即使有人做出了有損於公司的不良行為,也應該從正向引導來改變這種不良風氣。

〖〗一個人跟高尚的人在一起,就會越來越高尚,因為一旦做了什麼不高尚的事情,自己會覺得慚愧。在這樣的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場,形成了一種勢,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每個人。

——高建華《笑著離開惠普》〖〗〖〗當時很多人都以為公司可能會取消放置高檔衛生紙,而采取其他的替代措施。但是那樣做就會給廣大員工帶來麻煩,更重要的是讓好人受罰,讓大家覺得公司不再信任員工。中國惠普並沒有那樣做,而是按照原來的做法繼續執行。畢竟大多數人是不會偷衛生紙的,拿走公司的衛生紙一定是少數人所為。

隨後,公司在大會上向大家通報了這件事情,並強調公司假定人性善,不會因此而讓大家受連累,會繼續免費供應高檔衛生紙,但是偷衛生紙的行為關係到一個人的品德問題,公司不會因為衛生紙價值不大就會聽之任之,一旦發現是誰幹的,隻有一個結果——立即開除。 那個拿衛生紙的人聽了以後,知道這個問題鬧大了,繼續拿的話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從那以後就不敢再拿了。這件小事就這樣解決了。

民族、國家、社會需要道德文化作為支撐,沒有了文化道德,那社會就會陷入一片墮落直至滅亡。如果就實際情況而言,如果做企業開公司,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企業文化特色,沒有企業員工對企業的一種精神寄托,我想這企業也很難做大做強。

所以,企業禁止員工的不良行為,關鍵的問題在管理者本身。禁惡先要揚善,創造一個首善之區,一個善的氛圍。通過開展“善小”活動,不僅是要解決員工自身的不文明行為,而且還要引導員工成為“善小”的主動傳播者,成為文明源頭的創造者和維護者。 這樣,“善小”就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這也是企業文化的社會責任。如此,我們的道德之河才能至清至純,源遠流長。〖〗韓非子與馬基雅維裏都認為人性惡劣、趨利避害。韓非子認為人的這種自私、好利本性根本無須改造,倒是需要利用人的這種好利本性而進行統治。馬基雅維裏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觀點。所以,性惡論是韓非子和馬基雅維裏政治思想的一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