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危機重在防預,意識決定存亡(1 / 2)

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危機重在防預,意識決定存亡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從事焉。

——《韓非子·喻老》

千丈長堤,因為螻蟻營窟而導致潰決;百尺高屋,因為煙囪漏火而導致焚毀。……所以良醫治病,趁它還在表皮就加以治療,這都是為了搶在事情細小的時候及早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剛露苗頭的時候,所以聖人能夠及早加以處理。

如今,危機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經濟時代,企業處在一個高度複雜、變化紛繁的環境之中,不僅要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還要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危機。忽視這些危機或不能對危機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使企業滅亡。

我國的危機管理思想可以上溯到老子、韓非子。韓非子在《喻老》一篇中說:有形狀的東西,大的必定從小的發展起來;曆時經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從單個的積累起來。所以老子說:“天下的難事必定開始於簡易,天下的大事必定開始於微細。”因此要想控製事物,就要從微細時著手。所以老子說:“解決難題要從易處著手,想幹大事要從小處著手。”千丈長堤,因為螻蟻營窟而導致潰決;百尺高屋,因為煙囪漏火而導致焚毀。所以說:白圭巡視長堤時堵塞小洞,老人謹防跑火而塗封縫隙,因此白圭沒有水災,老人沒有火災。這些都是謹慎地對待容易的事來避免難事發生,鄭重地對待細小的漏洞以避開大禍臨頭。

接下來韓非子講了一個著名的扁鵲進見蔡桓公的故事。名醫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有病在表皮上,不治怕會加深。”桓公說:“醫生喜歡醫治沒病的人來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桓公說:“您的病到肌膚了,不治就會進一步加深了。”桓公不理睬。扁鵲走了。桓公再次表示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桓公說:“您的病到了腸胃,不治會更加厲害。”桓公再次不予〖〗危機管理的重點就在於預防危機,而不在於處理危機。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情境,積極采取預控措施,從而自如應付危機。理睬。扁鵲走了。桓公再次表示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看見桓公轉身就跑,桓公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病在表皮,藥物熏敷可以治好;在肌膚,針灸可以治好,在腸胃,清熱的湯藥可以治好;在骨髓,屬於主宰生命之神管轄的範圍,沒有辦法了。現在君主病入骨髓,因此我就不再求見了。”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派人找扁鵲,扁鵲已逃往秦國了。於是桓公死了。

韓非子在故事結尾總結說:良醫治病,趁它還在表皮就加以治療,這都是為了搶在事情細小的時候及早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剛露苗頭的時候,所以聖人能夠及早加以處理。

桓公病“在腠理”——“在肌膚”——“在腸胃”——“在骨髓”——“遂死”的過程,其實就是危機的運動過程。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作為一類事物,企業危機也有其自身運動變化的規律性,一般來說,企業危機大致可分為潛伏——爆發——深化——高潮——結束五大階段。扁鵲進見蔡桓公的故事可以啟示我們:企業危機重在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