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管理要活,不可生搬硬套(1 / 2)

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管理要活,不可生搬硬套

故知者不以言談教,而慧者不以藏書篋。此世之所過也,而王壽複之,是學不學也。故曰:學不學,複歸眾人之所過也。

——《韓非子·喻老》

所以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說教,聰明的人不用藏書箱子。不說教、不藏書是世人所指責的,而王壽重複了這樣的做法,這是把不學習作為學習了。所以《老子》說:把不學習作為學習,重新走上眾人認為錯誤的道路。

韓非子認為,治理國家需要法律,也需要管理者靈活應用管理知識,不能生搬硬套。管理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絕非學究,應該是立足於實際的。生活中遊刃有餘的人不僅需要知識,還要有能力,能力要有知識,但是知識不等於能力。靈活變通就是一種能力。

韓非子對老子的“道”很感興趣,作了《喻老》、《釋老》兩篇,闡述對老子思想的理解與應用。他在《喻老》篇裏講了一個王壽焚書的故事。王壽背著一大包書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碰見徐馮。徐馮說:“事情是靠人做出來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合時代的潮流,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變化,知識哪能會固定不變的呢!書本上所記錄的都是人們的言論,而人的言論又是出於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因此,有知識的人是不收藏書籍的,現在你為什麼還背著書走路呢?”王壽聽了,立即把書燒掉,高興得手舞足蹈。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說教,聰明的人不用藏書箱子。不說教、不藏書是世人所指責的,而王壽重複了這樣的做法,這是把不學習作為學習了。所以《老子》說:“把不學習作為學習,重新走上眾人認為錯誤的道路。”

這裏,韓非子談起了老子的“道”。“道”是道理、規則,所謂“大道無邊”,是說根本規則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能截然說哪些是社會學的理論,哪些是自然科學的理論等等。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所以每個人所學習的不應當是死的、固定的知識,而要把知識學活、用活。不要排斥說,我是搞企業管理的,沒有必要學習生產知識;我是抓生產的,也不必學習管理知識。這種門派的觀念、學界的觀念在知識領域要被淡化,關鍵在於靈活運用。

〖〗方法要活,經營要新、管理要細、製度要嚴、用人要精。在《難三》篇中,韓非子講了一個“仲尼三政”的故事,意在說明管理要活,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不可生搬硬套。楚國的葉公子高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於使近者高興,遠者歸順。”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於選用賢才。”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於節約財力”。這三個人走了,子貢問道;“三個人同樣問的是政事,您回答他們的話卻不同,為什麼?”孔子說:“葉地附城大而都城小,民眾有背叛之意,所以我說政事在於使近者高興,遠者歸順。魯哀公有三個大臣,他們對外阻擋四鄰諸侯的士人到魯國來,對內結黨營私來愚弄君主。使宗廟得不到灑掃,社稷得不到祭祀的,一定是這三個大臣。所以我說政事在於選用賢才。齊景公修築雍門,建造路寢高台,一個早上就賞賜了三個人,每個人都得到可以出300套馬車的戶數,所以我說政事在於節約財力。”

這個故事說明,各個國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施政的措施也不應該雷同,必須依據實際情況來定,不同的問題隻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