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危機重在防預,意識決定存亡(2 / 2)

一項最新的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危機管理能力薄弱,大部分企業內部也不存在危機管理程序,當危機出現時,幾乎八成以上的企業家不知道該怎樣正確應對。“沒有危機意識的企業,沒有競爭力”,在全球經濟放慢和IT行業轉冷的大背景下,在華為高速發展的時期,華為總裁任正非以清醒的頭腦、敏銳的前瞻性眼光,居安思危,提出了要迎接“華為的冬天”,其內涵值得業界每一個人深思和反省,從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了“華為”公司持續發展的核心力所在。

〖〗大多數企業難以做到察於未萌;少數企業明明察於未萌,卻每每喑於成事。原因在於能夠察於未萌的企業家未能將自己的遠見帶給中層和底層的員工,未能將自己的策略融入企業的管理規範並化為統一的行動。

——薑汝祥《戰略執行》〖〗〖〗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企業遭受內外因素所致危機衝擊的可能性也明顯增多。相對於常規狀態下的經營壓力和阻力,危機如同前進道路上潛藏的陷阱,那些不慎陷入危機的企業,往往要使盡渾身解數方能脫身,而脫身乏術者隻能被危機吞噬。當危機降臨企業時,企業必須做出恰當的反應來挽回損失。拙劣的危機處理方式則可能會加劇事態惡化,使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最終會給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修正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修淶貴曾經遭遇危機,然而他已經把“危機”轉化成“生機”了。當年通化醫藥研究所製藥廠更名時,修淶貴把藥廠取名為“康威”,並一直用了好幾年。1997年到商標局注冊,才發現“康威”這個名字已經被山東濰坊的一家小廠注冊。當時“康威”的廣告做了好幾年,已經有幾個億的無形資產了。

無奈之下,修淶貴想把“康威”這個商標買回來,不料價格從100萬一直飆升到5000萬元。等到2000年的時候,出5000萬元對方也不賣了。迫不得已,修淶貴決定把“康威”更名為“修正”。“修正”注冊下來以後立即發出更名信函,推出一係列的推廣活動,修正所有的廣告都以“修正藥業集團”出現,然後在其後出現“原康威集團”,使消費者將兩個品牌聯係起來。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修正”就達到了原康威的水平,實現了平穩過渡。

〖〗企業在麵對危機時采取的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對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會產生“差之毫厘,謬之千裏”的效果。應對危機是一項非常嚴謹、細致的工作,其成效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處理機製,或是平時訓練有素,危機意識強;或是早已對一些危機進行了資源上的準備;或是有著傳統的企業文化和精神麵對危機時沉著、冷靜。在危機發生後,可以迅速啟動,以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把危機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韓非子智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