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變通之法——變法革新才能贏 革新要識別偽人才(2 / 2)

這個時候,孟嚐君的門客就演繹了曆史上著名的“雞鳴狗盜”故事,使孟嚐君從秦國逃回齊國,齊王非常高興孟嚐君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便拜他為齊國相國。就這樣,一個胸無治國大才的偽人才就靠這些沽名釣譽的噱頭和齷齪的手段執掌了齊國的要權。

〖〗現在的老板用人,如果隻知道看學曆和文憑,不以實用為評判的標準,不以效益為評判的標準,就難以發現偽人才的真麵目,韓非子所說的南郭先生依然能夠濫竽充數。〖〗〖〗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孟嚐君一當權,門客就多了起來,實在養不起了,不得不分為三等,並按等級給予不同的待遇。在三等門客中,有一個叫馮諼的人,此人偽人才的本領比起孟嚐君有過而無不及。馮諼剛到孟府幾天,就用劍敲著桌子吟歎對自己不平,孟嚐君知道後,覺得此人非同凡響,便把他升做了一等門客,並安頓了他的老母親。就是這個馮諼,雖不能輔助孟嚐君治理齊國,完成安邦定國的要務,使齊國在列強中發展壯大,但此人卻極富心計,不僅出謀劃策為孟嚐君收攬了民心,找到了仕途的捷徑,使丞相官位失而複得,並且還使孟嚐君建立了良好的“國際”聲望,從而丞相官位越坐越穩。

從孟嚐君的仕途和門客馮諼的作為來看,似乎不乏精明謀略之道。然而,精明也好,謀略也罷,其結果雖使孟嚐君個人免死於他國並身居高位享盡榮華富貴,但其人其才終推動齊國毀滅於秦國。身在其高位、不謀其國事、玩盡權謀伎倆的孟嚐君,就算是被人稱作一時的人才,而曆史終會還原他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偽人才的本來麵目。

宋代的大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在《讀孟嚐君傳》這篇短文中說:“世人都說孟嚐君善於招攬賢能之士,因此士人也多歸附於他,最後他也是依靠這些士人的智力才從虎豹一般的秦國逃脫。唉,孟嚐君也隻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罷了,哪能稱得上善於招攬士人的人才呢?不然的話,像齊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如果得到一個真正的賢能的人,就完全可以製服秦國,哪裏還需要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呢?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這才是真正的賢士不願前去的根本原因呀。”王安石不愧是千古名相,他的話鞭辟入裏、一針見血,足可翻千古定案。

〖〗嚴考課之法,審名實之歸,用人必考其終,授任必求其當。

——(明)張居正《張太嶽集》卷三十一“偽人才”古今皆有,這種所謂的人才往往憑借一頂漂亮的桂冠,或者誇誇其談的言辭,或占盡天時地利得一時之勢,成一時之事,然而,偽人才終歸是偽裝的,他絕經不起曆史和時間以及事物的檢驗。

真正的人才應該是那些有所建樹,或在某個方麵、某個領域有所特長、有所作為的人。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真正的人才是做事的人,而不是玩事的人。中國需要人才,而不是偽人才。真正的人才並非不可求,關鍵要鑒別什麼是真人才,什麼是假人才,什麼是偽人才。如今,“偽人才”還是相當有市場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