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飾邪》〖〗〖〗公開,這就容易對員工造成誤導,最後出現領導者不希望出現的行為。明確獎勵,不但要讓員工明白領導者到底獎勵的是哪種行為以及為什麼要獎勵,還必須做到獎勵公開、公平,通過明確的評價標準來消除員工的猜疑和誤解,這樣的獎勵才有正麵的引導作用。
管理者采取激勵措施,獎和懲一正一反,相互配合,要做到獎要獎得準,罰要罰得狠。獎得準我們已經說過了,下麵說說罰要狠。雖然過度獎勵與過度懲罰都會產生不良後果,但是,有時也不得不采取重罰的措施。例如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包括管製、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主刑比較嚴厲,尤其是無期徒刑、死刑,是對嚴重犯罪行為人的一種懲罰。企業管理也會遇到一些嚴重違反企業製度的行為,這時就要嚴懲不貸,起到威懾的作用。
正如韓非子說的,重刑不單單是為懲罰人,明君的法度是供人度量行為的準則。懲治大盜,不隻是懲治大盜本身;如果隻是懲治大盜本身,那不過是懲治了一個死囚。對小偷用刑,不隻是懲治小偷本身;如果隻是懲治小偷本身,那不過是懲治了一個苦役犯。所以說,嚴懲一個壞人的罪行來禁止境內的奸邪,這才是懲治的目的。
韓非子在《內儲說上七術》中講了兩個故事:董閼於做趙國上黨地區的郡守。他巡視石邑山中,看見山澗深邃,像牆一樣陡峭,深達千丈,就問居住深澗附近村舍的人說:曾有人下去過嗎?回答說:沒有。小孩、癡聾、瘋癲的人也沒有下去過。董閼於感歎地說:我能治理好上黨了。假如我治理時對罪犯嚴懲不貸,使他們好像掉下深澗必死一樣,就沒有人敢觸犯法令了,還怎麼會治理不好呢?
〖〗不明確地獎勵不如不獎勵。
——管理界諺語子產做鄭相,重病將死,對遊吉說:我死後,您一定會在鄭國執政,一定要用威嚴治理民眾。火的樣子是嚴酷的,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您必須嚴厲地執行刑罰,不要讓人們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子產死後,遊吉不肯嚴厲執行刑罰,鄭國青年拉幫結夥成為強盜。盤踞在萑苻之澤中,即將給鄭國造成禍害。遊吉率車騎和他們開戰,打了一天一夜,才算打敗了他們。遊吉感歎地說:我早按子產的教導去做的話,一定不會懊悔到這般地步了。
如今,一些企業響亮地提出:“獎要獎得眼紅,罰要罰得心痛。”“眼紅”、“心痛”導向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獎得不“眼紅”,刺激不到位,工作圖應付,目標就落空;同樣,懲得不“心痛”,“火舌”沒燒痛“腳背”,慣性、惰性就像“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所以,企業管理要“獎要準罰得狠”。獎勵要有明確的準則,並把獎勵給其應該得獎的人;在做出懲罰時,管理者要狠下心來,敢於懲罰,在懲罰時要掌握方式方法。
隻有獎得準,才能使該得獎的人心存感動,從而更努力地工作,並使其他人願意視其為榜樣;隻有罰得狠,才能使被罰者有切膚之痛,並讓其他人受到警戒,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大鍋飯”式的獎勵和“蜻蜓點水”式的懲罰都是不會產生效果的。
〖〗且夫重刑者,非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賊,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盜,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內之邪,此所以為治也。
——《韓非子·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