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製臣之策——駕禦下屬的方法 無情管理,有情領導
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雖厚愛矣,奚遽不亂?……先王勝其法,不聽其泣,則仁之不可以為治亦明矣。
——《韓非子·五蠹》
從人類本性上說,沒有什麼感情能超過父母疼愛子女的,然而大家都一樣疼愛子女,家庭卻未必就和睦。君主即使深愛臣民,何以見得天下就不會發生動亂呢?……先王首先要執行法令,並不會因為同情而廢去刑法,那麼不能用仁愛來治理國家的道理也就明白無疑了。
情與法是兩種管理手段,比較而言,法重於情。韓非子認為,君王的愛民不會超過父母愛子女,子女不一定不背棄父母,那麼民眾何以就能靠仁愛治理好呢?
因此,韓非子主張:無情不君王,無法不立國。人非有愛,法本無情,人再怎麼教育,人性還是惡的,所以他搞的是惡狠狠的法製,管理一點兒也不手軟,更不能留情麵。用在現代管理上就是:員工做好工作後,就要獎勵,如果犯了錯誤,就要懲罰。不要留什麼情麵,有些基本的製度必須有剛性,如果基本的製度都沒有剛性,領導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到中國人的人性。在中國,情是個性化的感覺,感情問題是一個麵子問題,中國人寧肯要虛無縹緲的麵子,也不肯要實實在在的裏子。所以,企業還要做到無情製度有情管理。所以韓非子又說了:凡要治理天下,必須依據人情。人之常情,有喜好和厭惡兩種趨性,因而賞和罰可據以使用;賞和罰可據以使用,法令就可據以建立起來,治國政策也就進而完備了。
那麼,怎樣正確地看待製度和感情?怎樣準確把握住尺度呢?到底製度要多嚴格?講感情要到什麼程度呢?溝通時,管理者要非常注意對方的情緒和感覺,否則即使是一個好事情,也會成為壞事情。
〖〗在製度允許的前提下,對屬下員工保持一定的人情關係,有助於留住人才,但不能讓人情高於製度。
——榮海(西安星海集團總裁)舉個例子,有員工問經理:“經理,我在你手下已經2年了,這兩年來也為公司做了不少貢獻,上個月的銷售任務還是排在公司的前5名。你看能不能考慮在收入上給我有一點兒提升?”這個時候,正好是公司控製費用的時候,凍結所有人的薪水,經理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情,如果完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強調公司的製度,就會出問題。
經理這樣回答:“你也知道,公司最近狀況不好,雖然你的業績不錯,但整個公司,其他人的業績不好。公司最近出台了一個新政策,凍結所有人的薪水,目前是不能加薪的。”員工又會問:“什麼時候可以?”經理說:“這要看公司的整體運行狀況什麼時候開始好轉。”那麼這個優秀員工可能辭職,也可能在公司散布不利於公司、不利於經理的小道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對方感情因素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好。經理可以這樣說:“雖然公司現在暫時凍結了薪水,但是我會努力幫你爭取,如果實在爭取不來,你也一定排在加薪的第一個。”這樣,員工聽了,至少不會產生過激的情緒和行為。
在企業各項管理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是管理的主體、管理的核心,通過管理,將預定的各項目標變為現實。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管理”和“領導”這根主線。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同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迫使企業全方位地嚴格管理,而“有情”領導是進行“無情”管理的有效手段,獎勤罰懶、競聘上崗等等是“無情”管理的表現形式。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要激勵職工的積極性、競爭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更需要在“無情”的管理中體現出“有情”領導的方式和方法,使“無情”管理與“有情”領導交相融會,創造一個既是嚴格的又是寬鬆的企業環境,從而對員工的行為產生巨大的促進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