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
管仲是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他在管理家事上就實行了專職專任。有人問孔子:“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裏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麼談得上節儉呢?”這裏,孔子指出管仲不節儉,出發點是儒家一貫倡導的“節儉”,從管理的角度,管仲的做法無可厚非。
在企業管理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企業組織結構過於簡化,責權不明,一人多職,職權交叉現象較普遍。責權不明,便造成了績效不佳、遇事相互推諉的現象。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企業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隊伍,對每個人員充分明確其“責、權、利”,責任要落實到人;對於交叉工作、身兼數職的人又該如何考核等都要全麵形成製度化。
一官一職、專職專為是一般的企業人事管理要求,有利於明確職權、考核業績,有利於集中全部精力做好本職工作。保證管理的各個環節專人專任,使管理機構能正常順利地運轉,是“集中優勢力量辦大事”的重要保證。如果不能專任一職,“一棲兩雄”、“一家二貴”等,很可能導致工作中互相扯皮的現象,以及對有名有利之事,人人爭著往身上攬,無利可圖之事互相“踢皮球”。而在同一管理級別中,“官位”多,權力也大,遇到某些急不可待之事仍得步步審批、程序複雜,自然效率低下,如果有人懷有“想法”有所“刁難”,來一個“腸梗阻”,其結果可想而知。
〖〗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鬥喭喭。一家二貴,事乃無功。夫妻持政,子無適從。
——《韓非子·揚權》有一個管理寓言就是說明這個問題的。一個小男孩弄到了一條褲子,自己很喜歡,但是穿上後才發現褲子太長了,不適合。於是找到了奶奶,央求她給改一下。但奶奶說現在的家務事太多,忙不開,讓他去找媽媽。於是小男孩找到了媽媽,可媽媽正在和人打橋牌,沒時間。最後小男孩沒辦法隻好去找姐姐,但姐姐說有約會,時間就要到了,說著高興地走出了家門。小男孩很失望,懷著失望的心情睡著了。過會兒,奶奶忙完家務事了,想起了小孫子說的事,於是就把小男孩的褲子剪短了。媽媽打完牌後,也剪短了一截。姐姐回來後,也剪短了一截。可想而知,小男孩的褲子會變成什麼樣。
其實,我們的很多企業也通常這樣一團糟。我們的員工就像小男孩一樣可憐無助。而我們的管理者呢,要麼都不管,要麼都來管。可想而知,我們的員工如果要接受幾個上級的命令,會導致事情混亂,效率低下或出現無人負責的局麵,也經常出現因分工不明而出現互相推諉、指責的現象。
因此,一官一職對於企業精簡機構和人才,對於避免內耗和無謂的紛爭,對於提高工作績效等顯得特別重要,同時也有利於個人專業技能的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提高、避免精力透支。
當然,一官一職或一職一官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則。當企業處於非常時期,特別需要某一在職人員的技能或者水平能力、管理方式等等方麵的支持;或者,當某些職員的能力水平明顯超出了〖〗我國公元前3世紀偉大的思想家韓非子認為:“一個鳥窩如果有了勢均力敵的兩隻雄鳥,他們就會鬥得你死我活;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當家人,那麼,做事就不會有功效。”〖〗〖〗其職位要求,出現了“能力過剩”等,這時就需要領導做出某些適當的調整。領導者不應該過多地受一官一職的禁錮,一人多職也未嚐不可。這樣既體現了對人才的尊重,也體現了對才華人品的賞識,不失為一種靈活機敏的用人文化。反之,無異於閑置了人力資源、埋沒了人才,實為企業用人和謀發展的大忌。
一言以蔽之,一官一職是常態,一官多職或更多則是變數,全在於領導者對時局和人才的有力把握和全麵衡量。當然,一官多職的用人策略當慎之又慎,否則容易導致嚴重後果,發生各種“交叉感染”。
總之,企業人事管理既要避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官本位”,又要消除大材小用、“功能過剩”。隻有在“官位”與“職位”之間找尋最恰當的結合點,做到既能精簡機構,又能人盡其才,企業的興盛才指日可待。